•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1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非线性波浪变形计算的三维边界元方法
孙大鹏, 李玉成
2002, 13(4): 397-402.
摘要:
采用0-1混合型边界元剖分计算域边界面,以提高边界元方法模拟三维波场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值计算精度。采用Spongelayer阻尼消波和Sommerfeld放射条件相匹配的边界处理方式,以消除计算域内的反射波。借助时域内的波面位置追踪,实现了三阶Stokes波在数值波动水槽中的波浪变形计算,其结果吻合于理论值。
交错网格下的浅水方程高分辨Gauss型格式
王如云, 邱建贤, 戴嘉尊, 赵宁
2002, 13(4): 403-408.
摘要:
在交错网格上,基于高精度的Gauss积分公式,针对浅水波方程设计了对模拟涌波具有高分辨率的完全二阶精度的数值计算格式。由于采用了交错网格,差分格式不需要解Riemann问题,因此本文格式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少、编程简便等特点。另外,在一维单个方程时,本文格式在CFL(Courant Friedrich Lewy)条件限制下为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格式,在二维和三维情况下格式具有MmB(Maximum and Minimum Bounds Preserving)性质。利用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的曙光1000型分布存储大规模并行机,对在交错网格下所构造的求解浅水方程的高分辨差分格式进行了并行实现,几个算例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无结构网格上平面二维水沙模拟的有限体积法
施勇, 胡四一
2002, 13(4): 409-415.
摘要:
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的算法框架,通过引入跨单元界面法向水沙数值通量的逆风分解,将悬沙与床沙交换以及分组挟沙力计算模式自然地嵌入二维水沙运动方程组的数值格式中,形成高精度、守恒性好的二维水沙有限体积算法。最后,利用该算法对谭江樟州河段的水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复杂条件下河道水沙输运的往复特征和河床变形的动态过程,其精度满足河道工程后效分析的要求。
悬移质运动增强水流紊动强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李丹勋, 王兴奎, 禹明忠
2002, 13(4): 416-419.
摘要:
从气固两相流颗粒增强流体紊动的有关研究成果出发,结合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划分标准,推导出悬移质运动增强水流紊动强度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通过已有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
静止环境中平面负浮力排放近区特性的数值研究
槐文信, 杨中华
2002, 13(4): 420-426.
摘要:
运用k-ε湍流模型,建立静止环境中平面负浮力倾斜射流的二维数学模型,采用D.M.Shahrabani和J.D.Ditmars的试验资料进行检验,并且对这类流动进行了数值预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射流影响区域划分成为三个区的概念,即:射流区、回流区和水平扩展区,也给出了射流区和水平扩展区及射流区内部分区的界限。给出了收缩断面的位置及该断面物理量的分布,为远区特性计算给出了定解条件。
三峡大坝施工期水环境三维数值预测方法
韩龙喜
2002, 13(4): 427-432.
摘要:
对三峡大坝一期围堰及二期围堰施工期不同的水流、污染物输运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三峡大坝坝下水域三维水量、水质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除在排污口形成的混合区内存在轻微污染外,由于大坝下泄流量较大,稀释能力较强,整体水质状况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水质,变化不大。
环形生态水槽流动的特性研究
刘艾明, 李大美, 詹才华
2002, 13(4): 433-438.
摘要:
实测了环形生态水槽内的流速分布。采用柱坐标系下的κ-ε湍流模型及SIMPLE算法,对该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计算结果和实验资料的分析比较看出,计算结果可靠。在此流场内进行了钉螺的运动特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钉螺具有流速敏感性,对研究钉螺的随流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地貌扩散和水动力扩散的流域瞬时单位线研究
芮孝芳, 石朋
2002, 13(4): 439-444.
摘要:
流域汇流是地貌扩散和水动力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宽度函数描述地貌扩散,用河道响应函数描述水动力扩散,从而导出了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的表达式。建立了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此自动生成了该流域水系,并提取了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公式所需的地貌信息。23场洪水的检验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公式用于流域汇流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
流域防洪效益计算宏观模型
龙子泉
2002, 13(4): 445-449.
摘要:
针对现有防洪效益计算模型所需资料多、计算复杂等问题,本文在符合防洪效益特点的宏观假定基础上,提出了防洪效益计算的洪水频率面积系数和洪水频率严重系数,并用水文学和数理统计的有关原理导出了流域防洪系统效益计算的宏观模型。算例研究的结果表明:模型理论上合理,实际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模型研究
丁大发, 石春先, 宋红霞, 李占松, 杨振立
2002, 13(4): 450-455.
摘要:
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为背景,系统研究了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有关水文、水力学、工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的整体思想,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模型。研究中还开发了用于分析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12万km2范围决堤洪水成灾状况的二维非恒定流模型。结合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具体情况,提出了财产状况、洪灾损失率、地形地物数据等减灾效益计算的重要参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对解决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GIS支持下的洪水淹没范围模拟
葛小平, 许有鹏, 张琪, 张立峰
2002, 13(4): 456-460.
摘要:
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是洪灾损失评估的核心环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水力演进模型,结合三维模拟技术和对象关系模型数据库,对浙江奉化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进行模拟。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洪水淹没范围,为快速评估洪灾损失和防洪决策服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GIS网络分析技术在河流水污染追踪中的应用
彭盛华, 赵俊琳, 翁立达
2002, 13(4): 461-466.
摘要:
在分析河流水环境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GIS网络分析技术在河流水污染追踪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河系网络模型的建立、河流水环境数据库的建立与集成、河流水污染追踪应用的方法与步骤,并以汉江流域河系为例,进行了原型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金菊良, 魏一鸣, 付强, 丁晶
2002, 13(4): 467-472.
摘要: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AHP),利用该法可同时确定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AGA-AHP法直观、可行且有效,计算简便、精度高。
区域地下水位预报的季节型神经网络模型
薛联青, 崔广柏, 程光
2002, 13(4): 473-477.
摘要:
根据西北干旱区地下水位周期性变化趋势明显的特点,提出了测井水位预报的季节型神经网络模型。同时,针对系列不同周期内变幅各异的特点,对监测序列进行了光滑处理。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运行合理,对规律性不强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休耕水稻田蓄水对土壤肥力影响试验
叶一隆, 许美芳, 陈庭坚, 黄国祯, 邹祎
2002, 13(4): 478-483.
摘要:
主要探讨水稻田休耕期间蓄水对休耕后土壤肥力之影响。选择两块水稻田区,在水稻收割后,将田区翻耕一次。一田区以人工连续灌溉,蓄存水量于田区;另一田区则为天然蓄水。在每一田区四边及中央处,以10cm为一层采取土样,取至60cm。再将每一层土样气干后,通过0.42mm筛网土样混合,分析田区同一层在不同时段与不同深度下之pH值、电导度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及钠离子之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休耕后水稻根系腐化,造成土壤有机质以及有效磷显著的增加。蓄水后天然蓄水田区有机质和有效磷分别增加51%及88%,连续蓄水田区分别增加13%和69%。而天然蓄水田区镁、钾、钠分别降低35%、24%和47%,连续蓄水田区分别降低29%、14%及41%。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崔远来, 茆智, 李远华
2002, 13(4): 484-491.
摘要:
基于对水稻Jensen模型中敏感指数在全生育期变化规律的认识,以生长曲线函数建立了水稻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分析了其特征,从而解决了不同长时段敏感指数转换计算问题。较全面地揭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中主要参数随气象条件及土壤因子变化的规律。通过参照作物需水量及其频率以及不同地区土壤有效含水量为媒介,建立了对水分敏感指标在不同水文年份 (时间)和不同地区 (空间)进行预报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在时、空两方面插补、延长、移用与扩展的理论与方法。借助于参照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及土壤分布图,探讨了绘制水分生产函数及其主要参数等值线图的原理和方法。
关于西北开发中的几个水资源问题
何惠
2002, 13(4): 492-495.
摘要:
分析了西北水资源的特点,就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植树造林与沙漠治理等西部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指出:西北开发必须以水为度,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偿还已被人类逐步夺占而本该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那一部分水源。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初析
耿雷华, 黄永基, 郦建强, 陈晓燕
2002, 13(4): 496-501.
摘要:
依据西北各省 (自治区)的有关资料,对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四大特点:①内陆河流域径流主要形成于山区,散失于山前平原盆地,径流的补给源主要是降水、冰雪与地下水;②冰雪资源对内陆河地表水资源有较大的调节作用;③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特征明显;④内陆河区水平衡状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等。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傅春, 杨志峰, 刘昌明
2002, 13(4): 502-506.
摘要:
立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考虑到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借鉴国际上现代化标准和国内其他部门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地提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
王西琴, 刘昌明, 杨志峰
2002, 13(4): 507-514.
摘要: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研究内容、定量计算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小波分析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王文圣, 丁晶, 向红莲
2002, 13(4): 515-520.
摘要:
扼要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被誉为数学“显微镜”的信号分析新方法——小波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小波分析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小波分析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将小波分析引入水科学,不但拓宽了应用范围,而且推动了小波理论本身的发展。
节水灌溉评价研究进展
王景雷, 吴景社, 齐学斌, 杨保中, 赵辉, 樊向阳
2002, 13(4): 521-525.
摘要:
在探讨节水灌溉内涵的基础上,指出节水灌溉的影响不仅仅表现为“有利”或“不利”影响,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当前节水灌溉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国外节水研究进展
陈晓燕, 陆桂华, 秦福兴, 刘爱兰
2002, 13(4): 526-532.
摘要:
对国外各行业用水特点和节水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及先进的政策法规作了重点介绍,并总结了国外节水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我国节水工作应吸取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怀念著名水文学家华士乾
刘国纬
2002, 13(4): 533-533.
摘要:
2002年7月25日是我国著名水文学家华士乾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们深深怀念他,崇敬他。华士乾教授生于1921年10月10日,江苏无锡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50年至1977年先后在全国水文资料整理委员会、南京水利实验处水文研究所、水利(电力)部水文局、淮河水利委员会任职。
著名泥沙专家窦国仁
刘国纬
2002, 13(4): 534-534.
摘要:
今年5月22日是我国著名泥沙专家窦国仁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他。窦国仁院士1932年11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北镇,满族人。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1959年在苏联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