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力米热·哈那提, 张音, 关东海, 刘迁迁, 苏里坦.
生态输水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尺度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1): 61-7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1.007
|
[2] |
王煜, 尚文绣, 彭少明.
基于水库群预报调度的黄河流域干旱应对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2): 175-18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2.003
|
[3] |
王朋辉, 姜光辉, 袁道先, 汤庆佳, 张强.
岩溶地下水位对降雨响应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成因探讨——以广西桂林甑皮岩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56-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6
|
[4] |
张展羽, 梁振华, 冯宝平, 黄继文, 吴东.
基于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的地下水位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415-42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12
|
[5] |
张少杰, 江玉红, 杨红娟, 刘敦龙.
基于水文过程的泥石流预报中前期有效降水量的确定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34-4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5
|
[6] |
史良胜, 张秋汝, 宋雪航, 方旭东.
地下水位在非饱和水流数据同化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404-41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11
|
[7] |
余斌, 朱渊, 王涛, 朱云波.
沟床起动型泥石流的10 min降雨预报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47-3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6
|
[8] |
方修琦, 陈莉, 李帅.
1644-2004年中国洪涝灾害主周期的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56-661.
|
[9] |
宋兰兰, 陆桂华, 刘凌, 贺瑞敏.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架——以广东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116-121.
|
[10] |
郑东健, 王建.
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30-734.
|
[11] |
冯耀龙, 韩文秀, 王宏江, 练继建, 黄津明.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09-113.
|
[12] |
刘恒, 耿雷华, 陈晓燕.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65-270.
|
[13] |
魏凤英.
多步流量预测模型新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07-611.
|
[14] |
金菊良, 杨晓华, 金保明, 丁晶.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双线性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61-366.
|
[15] |
李玲, 施勇.
一种新的时间序列综合分析法和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51-456.
|
[16] |
赵玉霞, 赵俊琳.
GIS技术及其在区域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39-344.
|
[17] |
宋立松, 魏高峰.
感潮河段水位过程预报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02-306.
|
[18] |
顾颖, 刘培.
应用模拟技术进行区域干旱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69-274.
|
[19] |
杨金忠, 蔡树英, 叶自桐.
区域地下水溶质运移随机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84-98.
|
[20] |
杨金忠, 蔡树英.
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多层递阶组合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