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黄河下游的过去和未来
尹学良, 梁志勇, 陈金荣
2000, 11(2): 113-118.
摘要:
讨论了黄河下游强烈游荡、严重淤积、灾害频繁的形成原因和演变特性等.流域的开发利用会使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但直到目前,其变化尚难明确.小浪底枢纽建成后,会大大改变黄河下游的面貌,讨论了其可能趋势.黄河下游的未来应该是逐步走上根治的道路.
横向槽沟内非均匀流的试验研究
夏军强, 王光谦, 谈广鸣
2000, 11(2): 119-125.
摘要:
以横向槽沟中产生的非均匀流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在实测纵向流速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来流条件及不同槽沟边坡角度下的槽沟内水面流速、槽底流速等沿程变化规律,同时还得到了计算槽沟内反向平均流速及正向平均流速的经验公式.
土壤侵蚀的中子活化示踪法研究
石辉, 刘普灵, 田均良
2000, 11(2): 126-132.
摘要:
利用中子活化示踪法研究坡面土壤的侵蚀过程,发现坡面的相对侵蚀量从坡脚到坡顶随坡长的变化符合Weibull分布,其形状参数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历时和径流深度的影响,尺度参数主要与平均雨强、I30相关.坡面在侵蚀的同时也发生沉积,一般来说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沉积量较小,而长历时低强度的降雨沉积量较大,某一部位侵蚀产沙的沉积量与其距离之间有y=axb的关系.坡面径流直接影响着坡面的输移比,当径流深和径流系数较高时,输移比接近于1,否则输移比降低.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信息熵分析——(Ⅰ)基本概念与数据分析
张继国, 刘新仁
2000, 11(2): 133-137.
摘要:
介绍了熵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并对熵的各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由熵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了信息有向传输问题,初步揭示了降水在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得到了一些符合实际的结论.研究显示,利用熵来分析水文水资源中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信息熵分析——(Ⅱ)模型评价与应用
张继国, 刘新仁
2000, 11(2): 138-143.
摘要:
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传输函数模型,使信息传输研究从离散状态过渡到连续状态.引进了信息距离与信息场的概念,将站点的信息传输从单一方向推广到周围区域,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进一步刻划了降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掺气减蚀设施体型优化研究
杨永森, 杨永全
2000, 11(2): 144-147.
摘要:
建立了计算掺气设施水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和挑坎掺气槽坎高的优化目标函数,对原型掺气槽的体型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掺气设施的优化坎高主要与来流Fr数有关,来流Fr数愈大,所需坎高愈小;来流Fr数愈小,所需坎高愈大.
自由跌流的水力特性
杨永森, 杨永全
2000, 11(2): 148-152.
摘要:
运用解析函数的Riemann-Hilbert混合边值问题理论,导出了计算重力作用下二维跌水流动的边界积分方程,并在物理平面上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与Rouse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
水资源及其内涵的研究现状和时间维的探讨
成立, 刘昌明
2000, 11(2): 153-158.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所涌出的新理论、新问题,概述了水资源研究出现的若干新形势.换一角度,从时间对水资源研究的作用上重新探讨了水资源的涵义,探讨了水文更新时间及相关理论.
应用随机方法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唐海行, 陈永勤, 陈喜
2000, 11(2): 160-164.
摘要:
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中流域随机模型的应用.根据IPCC最新公布的2010~2039年和2040~2069年气候变化情景的GCMs模拟结果,计算并讨论了广东东江流域未来相应期内不同保证率径流量可能发生的变化.
流域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
王慧敏, 徐立中
2000, 11(2): 165-172.
摘要: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流域看成为一个以水为媒体,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提出了一种流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和研究了流域系统的运行机制及测度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一种层次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测度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了综合实证分析.
基于DRASTIC的地下水易污染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王国利, 周惠成, 杨庆
2000, 11(2): 173-179.
摘要:
介绍了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含水层易污染性评价的DRASTIC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讨论了含水层易污染性及其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建立了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给出含水层易污染性评价大小的习惯性描述语言.分别用DRASTIC模型和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一个应用实例进行了研究,由评价结果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比DRASTIC模型更真实地反映含水层易污染性.
地下水系统径流带的模糊划分模式
张文国, 王国利
2000, 11(2): 180-185.
摘要:
提出了径流带划分的模糊划分模式,为准确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创造了条件.结合某水文地质单元的实际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水资源系统模糊优化多维动态规划模型与应用
崔振才, 郭林华, 田文苓
2000, 11(2): 186-193.
摘要:
水资源系统模糊优化多维动态规划模型是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陈守煜多阶段多目标系统模糊优化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优化多维动态规划模型,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
梯级水库优化调度的有后效性动态规划模型及应用
梅亚东
2000, 11(2): 194-198.
摘要:
建立了梯级水库在洪水期间发电调度的优化模型,由于含有河道洪水演进方程,该模型成为一类有后效性的动态规划模型.提出了两种新的解法——多维动态规划近似解法与有后效性动态规划逐次逼近算法.实例研究表明:这两种解法可行,结果合理,特别是逐次逼近算法计算更快速,是求解这类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甘肃省黄土丘陵地带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影响
扈祥来
2000, 11(2): 199-202.
摘要:
通过对甘肃省黄土丘陵地带森林植被区与裸露的黄土丘陵区若干流域水文资料的分析,说明该区植被有利于增加降水量.对暴雨洪水及年径流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对改善区域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效果显著.
IHP第六阶段计划即将启动
国际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2000, 11(2): 202-202.
摘要:
1998年以来,国际水文计划(IHP)秘书处、IHP政府间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和IHP各国家委员会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和协商,国际水文计划第六阶段IHP-VI(2002~2007)计划活动的纲要已经初步确定,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淡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就如同它对于生命一样是最基本的,除了在水文循环中所具有的地球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以外,它还具有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作用.国际社会对水从零散、孤立分隔的科学研究已经逐渐发展到较为完整和综合的方法体系.因此,IHP-VI的总体框架确定为水的相互作用:风险和社会挑战中的系统.
土壤中大孔隙流研究进展与现状
秦耀东, 任理, 王济
2000, 11(2): 203-207.
摘要: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关于土壤中大孔隙流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大孔隙流的研究史和大孔隙流的研究方法,详细讨论了在研究大孔隙流时比较常用的二域模型,并指出了目前大孔隙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陈家军, 奚成刚, 王金生
2000, 11(2): 208-214.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水-气二相流模拟过程中,各个主要参数或物理过程的数学概化方法,以及近年来求解水-气二相流方程和污染物运移方程的各种方法,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需求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黄永基, 陈晓军
2000, 11(2): 215-220.
摘要:
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是资源水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水资源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的主要原因及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提出了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了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欧洲莱茵河流域洪水管理行动计划述评
王润, 姜彤, LORENZKing
2000, 11(2): 221-226.
摘要:
旨在提高和改善莱茵河的防洪和流域可持续管理水平的“洪水管理行动计划”于1998年开始实施,其内容和措施以及欧洲国家在流域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的思路和模式对我国江河流域的防洪和洪泛区管理可资借鉴.
试评科普读物《中国南水北调》
朱承中
2000, 11(2): 227-228.
摘要:
科普读物《中国南水北调》来到我手边之后,引起我很大兴趣.首先是因为我的职业和经历使我对有关南水北调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再则是因为近年来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些有悖于科学、民主决策的状况,非常需要能够有较为客观的出版物作切合实际的论述,为社会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南水北调服务.《中国南水北调》面世,是符合这一需要的.《中国南水北调》作为科普读物,给读者介绍了大量的相关知识: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知识;缺水现象的生成和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什么是跨流域调水和为什么要搞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的历史和现状;南水北调的提出和基本设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