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怀恩, 贾斌凯, 成波, 郭超, 李家科.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89-6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14
|
[2] |
李福林, 陈华伟, 王开然, 陈学群.
地下水支撑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750-7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15
|
[3] |
杨平恒, 张宇, 王建力, 谢世友.
水位变化影响下的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地球化学动态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93-30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15
|
[4] |
谭博, 刘曙光, 代朝猛, 邓慧萍, 周辉, 丰莎.
滨海地下水交互带中的胶体运移行为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88-8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17
|
[5] |
戴云峰, 周志芳, 赵燕容, 吴蓉.
振荡试验确定倾斜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233-24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11
|
[6] |
杜朝阳, 钟华平.
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437-444.
|
[7] |
南统超, 吴吉春.
集合卡尔曼滤波估计水文地质参数的局域化修正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13-621.
|
[8] |
江思珉, 朱国荣, 施小清, 周念清.
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的Hooke-Jeeves粒子群混合算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06-612.
|
[9] |
刘玉珍, 王本德, 姜英震.
基于可变水文地质参数的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98-402.
|
[10] |
郑德凤, 王本德, 年廷凯.
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糊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0-725.
|
[11] |
郎赟超, 刘丛强, 赵志琦, 李思亮, 韩贵琳.
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组成:喀斯特水文系统水-岩反应及污染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26-832.
|
[12] |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27-133.
|
[13] |
曹建生, 刘昌明, 张万军, 杨永辉.
太行山区坡地水文地质特性与渗流集蓄技术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16-221.
|
[14] |
陈锁忠, 黄家柱, 张金善.
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634-639.
|
[15] |
马兴旺, 李保国,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的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85-90.
|
[16] |
陈守煜, 伏广涛, 王建明.
复杂系统模糊模式识别动态规划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689-695.
|
[17] |
孙仕军, 丁跃元, 田园, 王韶华.
典型井灌区农田土壤和地下水库调蓄汛雨径流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190-195.
|
[18] |
张光辉, 陈宗宇, 费宇红.
华北平原地下水形成与区域水文循环演化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15-420.
|
[19] |
王国利, 周惠成, 杨庆.
基于DRASTIC的地下水易污染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73-179.
|
[20] |
陈守煜.
从研究汛期描述论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方法论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3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