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9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水资源持续利用系统规划
冯尚友, 梅亚东
1998, 9(1): 1-6.
摘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构思了一个新型水资源系统持续利用规划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现行水资源系统规划(含环境影响评价)的缺陷、新型水资源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不同层次规划的任务与内容、坝址及水库容量选择,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喷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李久生, 雷志栋, 杨诗秀
1998, 9(1): 7-14.
摘要:
分别在火山灰土和砂壤土两种土壤上进行了不同喷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试验。对土壤干容重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干容重在空间的随机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为了确定喷灌洒水量和土壤含水率的空间结构,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半方差和自相关函数。结果指出,喷灌洒水量的相关距离为h~6m,该距离随风速呈增大趋势;灌水停止4h后的土壤含水率的相关距离为5~6m,喷灌均匀系数对该距离无明显影响。田间试验还表明,喷灌洒水在土壤中的分布要比其在地表的分布均匀得多,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主要取决于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均匀程度和灌水量。
关于泥沙运动基本概率的研究
胡春宏
1998, 9(1): 15-21.
摘要:
明渠挟沙水流运动具有两重性,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随机性的一面。分析了明渠水流运动、床面泥沙颗粒分布和水流中运动泥沙的随机性及其表达方式,指出泥沙运动是由静止、滚动、跃移和悬移4种状态组成,每种状态之间是不断转化的,可由6个转移概率来描述,并可进一步简化为由4个基本概率来表达,从理论上推导得到了泥沙运动基本概率计算方法;并采用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这一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和生产实际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河上游径流量演变特征及成因研究
李栋梁, 张佳丽, 全建瑞, 章克俭
1998, 9(1): 22-28.
摘要:
利用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1956年~1994年各月平均径流量资料,对其自身的变化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月平均径流量具有很好的持续性,尤其是冬半年,其显着落后自相关可达6~8个月以上,即从秋季到次年初夏,转折期在8月~9月。近40年来,黄河上游流量经历了由小-大-小的演变过程,年径流量表现出较明显的7年周期,而秋季流量呈14年振荡。就径流各级别出现的概率而言,枯水年占41%,异常年份达2/3.夏秋季高原降水量对同期及落后半年之内的径流有显着贡献。前期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及大气环流特征对夏秋流量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性。
白山、丰满水库群实时洪水联合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
程春田, 王本德, 李成林, 李新亭
1998, 9(1): 29-34.
摘要:
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在中文窗口平台下,设计开发了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灵活、信息丰富,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白山、丰满水库群实时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可迅速完成从实时遥测降雨信息的采集到两库产、汇流预报和洪水联合调度方案的制定、评价、选择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系统开发策略及系统设计中的一些主要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过程,对开发其它水库及水库群防洪调度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种新的平原河网水质模型——组合单元水质模型
金忠青, 韩龙喜
1998, 9(1): 35-40.
摘要:
根据平原河网的水力、水质特性,论述了用单元划分法求解单元水质特性的可行性,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平原河网组合单元水质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苏某河网的水质计算,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1998, 9(1): 41-46.
摘要: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我国四个雨量站的雨型进行分类和统计,获得了短历时暴雨雨型的分布特性;经过模拟分析和比较,找出了一种较好地满足城市排水设计要求的设计雨型。
中国1996年7月南方暴雨水灾星载微波SSM/I遥感数据分析
金亚秋
1998, 9(1): 47-51.
摘要:
以1996年7月我国南方暴雨水灾为例,研究了暴雨水灾时星载微波SSM/I的遥感数据,分析了SSM/I7个通道辐射亮度温度的极化散射和辐射特征,定义了识别降雨的散射指数SI,水灾警戒指数FI,和辐射极化指数PI.用SSM/I的观察数据,讨论了暴雨水灾时这些指数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征性变化,给出了SSM/I数据对于1996年7月暴雨和水灾的识别,以及全月降雨异常值的空间分布。
218P0 测量法寻找基岩裂隙水研究
李惠恩, 许家信, 郭林, 郝贵文, 赵培贞
1998, 9(1): 52-58.
摘要:
论述了利用218P0测量法寻找基岩裂隙水的基本原理;阐明了水、氡在断裂等构造条件下,运移、汇集、赋存的特征及富氡富水、氡少水贫和同步对应,及部位一致的基本规律。介绍了高值异常峰顶型、低值异常凹斗型、无异常平缓型三种曲线类型及其分析方法。试验实践证明,此法具有轻便快速、高效准确、省时省力等优点,辅以其它方法找水定井,成井率达到98.2%.实践意义大,推广价值高。
LOTUS 1-2-3 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计算中的应用
周新国
1998, 9(1): 59-64.
摘要:
用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分析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数据,使用LOTUS1-2-3的电子报表、数据库管理、图形技术、矩阵运算等功能,可计算出多次迭代运算后最佳含水层导水系数T,储水系数μe和渗透系数k,计算过程简洁、省时、高效。
应用嵌套模式研究梅梁湖区风生流
黄群, 姜加虎
1998, 9(1): 65-69.
摘要:
应用数值嵌套模式,研究不同风向情况下,梅梁湖与竺山湖之间的马山区围垦对梅梁湖风生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场作用初期,偏S风使得太湖湖水流入梅梁湖;偏N风使得梅梁湖湖水流入太湖。梅梁湖稳定风生流流态表现为:在S、E风作用下形成逆时针环流;在N、W风作用下形成顺时针环流。马山区围垦阻隔了梅梁湖与竺山湖之间的湖水交换,进而影响梅梁湖的风生流流态,导致其湖水更新速度减慢。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恒, 刘九夫, 唐海行
1998, 9(1): 70-76.
摘要: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其中云南段自然资源丰富,水文、地理及气候特征独特。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仅有少量的灌溉面积,干流也仅建成了一个径流式水电站。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将集中于水电、航运和农业灌溉。其开发方式具有立体开发、电力先行和国际合作开发等特点。
气候变化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何新林, 郭生练
1998, 9(1): 77-83.
摘要:
考虑积雪和降水不均等特点,对流域进行分带处理,提出和建立了包含积雪融雪结构的水文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求得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况下的月均流量过程,分析气候变化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气温升高2℃,降水减少20%,则夏季径流减少52.59%,冬季径流减少1.77%,年均径流减少46.87%。
区域地下水溶质运移随机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杨金忠, 蔡树英, 叶自桐
1998, 9(1): 84-98.
摘要: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区域地下水溶质运动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部分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溶质在大区域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介质的空间变异性。首先总结了野外条件下饱和介质和非饱和介质土壤渗透性能的空间变异性结果,由于野外渗透介质严重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溶质在野外条件下的运动采用了随机理论方法。基于Lagrange方法和Eule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系数为对数正态二阶平稳及一阶扰动近似条件下,平均浓度满足对流-弥散方程,方程中宏观弥散度决定于介质渗透性能的统计特征,总结了一系列宏观弥散系数的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二)
冯尚友, 傅喜
1998, 9(1): 99-106.
摘要: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二)冯尚友傅喜(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新阶段和新模式,是对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与革新。可持续发展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