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季芳, 范林峰, 匡星星, 邹一光, 郑春苗.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对蒸散发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3): 390-4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4
|
[2] |
高泽永, 牛富俊, 王一博, 王玮, 林战举, 罗京, 吕明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水文特征及环境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2): 174-1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2.002
|
[3] |
柯贤敏, 欧安锋, 王玮, 牛富俊, 高泽永.
青藏高原热喀斯特湖与多年冻土的相互作用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4): 542-55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4.003
|
[4] |
严登华, 王坤, 李相南, 秦天玲, 翁白莎, 刘思妤.
全球陆地地表水资源演变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03-71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7
|
[5] |
胡春宏, 张晓明, 赵阳.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25-7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9
|
[6] |
李志威, 余国安, 徐梦珍, 胡旭跃, 杨洪明, 胡世雄.
青藏高原河流演变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617-6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17
|
[7] |
尚华明, 尹仔锋, 陈志军, 魏文寿, 袁玉江, 陈荣毅.
天山北坡精河1615—2007年径流量变化的树轮记录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779-788.
|
[8] |
杨传国, 陈喜, 张润润, 胡琪, 余钟波, 郝振纯, 林朝晖.
淮河流域近500年洪旱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03-510.
|
[9] |
陶辉, 毛炜峄, 黄金龙, 翟建青.
塔里木河流域干湿变化与大气环流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45-52.
|
[10] |
张艳艳, 钟德钰, 吴保生.
黄河平滩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现象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02-309.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21
|
[11] |
姚允龙, 吕宪国, 王蕾, 于洪贤.
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65-770.
|
[12] |
张文纲, 李述训, 庞强强.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168-176.
|
[13] |
何晓波, 叶柏生, 丁永建.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03-408.
|
[14] |
李春杰, 任东兴, 王根绪, 胡宏昌, 李太兵, 刘光生.
青藏高原两种草甸类型人工降雨截留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769-774.
|
[15] |
李元寿, 王根绪, 丁永建, 王一博, 赵林, 张春敏.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61-67.
|
[16] |
钟海玲, 李栋梁.
河西内陆河流量对高原加热场强度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79-183.
|
[17] |
许炯心.
人类活动对黄河河川径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48-655.
|
[18] |
赵永平, 陈永利, 张勐宁, 王凡, 吴爱明.
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演变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7-13.
|
[19] |
许炯心, 孙季.
近50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入海径流通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690-695.
|
[20] |
王国安, 史辅成, 郑秀雅, 高治定, 易元俊, 马贵安, 慕平.
黄河三门峡水文站1470~1918年年径流量的推求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7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