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高级搜索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在线
最新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发表
编辑推荐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审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所有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Doi
栏目
作者地址
基金
中图分类号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在线
最新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发表
编辑推荐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审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8卷 第4期
上一期
|
下一期
选择全部
显示方式: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
冯尚友
,
刘国全
1997, 8(4): 301-307.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根据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论,重点探讨了水资源可持续性存在依据、可持续利用的支持条件、发展模式、演变控制等;给出了一个水资源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框架。
潜在腾发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及概率分布特性研究
罗毅
,
雷志栋
,
杨诗秀
1997, 8(4): 308-312.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利用北京昌平气象站多年系列观测资料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建议的公式计算了历年各月逐旬潜在腾发量的平均值(ET
p
).通过分析表明,潜在腾发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潜在腾发量的多年均值和标准差(STD)都能用Fourier级数的二阶分量来作很好的近似。潜在腾发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其随机变化规律服从正态分布,该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都随着季节而变化。
叶尔羌河流域裸地潜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毛晓敏
,
杨诗秀
,
雷志栋
,
何长德
,
周凯
1997, 8(4): 313-320.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提高了计算速度。用本计算模型模拟了1994年5月份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均衡场的裸地潜水蒸发过程,并与当地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以进行较长时间内裸地的潜水蒸发估算。
粘性土壤溶质运移新模型的应用
任理
,
李春友
,
李韵珠
1997, 8(4): 321-328.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将Moldrup等提出的模拟水流和溶质运移的运动平均斜率模型和运动浓度斜率模型联合,模拟了重粘土在入渗和蒸发条件下的水盐动态并与特征-有限差分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模拟过程中新模型显示出更加高效的优点,这对粘性土壤地区盐渍化趋势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农田土壤水分
龚元石
,
李子忠
,
廖超子
,
李春友
1997, 8(4): 329-334.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介绍了时域反射仪(TDR)测定农田土壤水分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测定农田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和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贮水量,TDR自动、连续监测土壤水分,用TDR实测土壤水分来估算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内农田实际蒸散量以及用于探讨农田水分空间变异性。还对TDR、中子仪和土钻法测定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TDR测定农田土壤水分要优于中子仪和土钻法。
大坝坝址地下水质监测网优化分析
宋汉周
,
施希京
,
程鹏环
1997, 8(4): 335-340.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处理地下水质资料,得出研究区地下水具有如下三种类型:(1)低矿化的弱碱性水;(2)相对高矿化的碱性甚至强碱性水;(3)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并由反馈信息得出,现有水质监测点似多了些。根据具体的水质特征,遵照反映不同水环境的监测点应保留、而反映相同或相似水环境的监测点应精简这一原则,对现有水质监测网作了优化分析。新的水质监测点数虽少于原有的,但只要定期的监测,仍能够反映原有水质监测网所能反映的主要信息。
城市河道雨洪系统优化运行规则研究
白宪台
,
王军文
,
崔远来
,
雷声隆
,
宋卓勋
,
张瑞生
1997, 8(4): 341-347.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针对北京城市河道雨洪系统特性,提出优化运行规划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将数学模拟技术、多目标决策和回归分析等多种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推导运行规则。实例研究成果表明,模型和求解方法可行,优调效果明显。
空蚀初生的模糊综合评判
梁川
,
吴持恭
1997, 8(4): 348-352.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根据模糊集理论,应用多层次的定量化和语言化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全面考虑了与水工建筑物过流表面设计施工、壁面材料和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并按照各因素对空蚀初生的影响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逐层综合评判。这样,不仅能计及可以定量的影响因子,还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或文字描述的变量,从而得到一个能被工程接受的空蚀初生判别标准。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陈乾
,
杨兰芳
,
韩涛
1997, 8(4): 353-358.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强降水主要由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对此类天气系统的预报,目前只有依靠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并结合中系统的概念模式外推来完成。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造成雷达盲区,影响其估算降水率。因此采用GMS-4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展宽云图资料,经处理并转换后,再加入相应网格点上的数字化地形高度资料作为因子之一,用多级逐步判别模式估算逐时雨强等级,最后形成一套可在微机上对雨强场进行图像显示及处理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现时预报的需要。结果表明,小雨以上的降雨区域不论面积、形状均与实况基本一致。
水环境汞污染及其毒理反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德铭
1997, 8(4): 359-364.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论述了水环境汞污染的来源,并着重讨论了汞的甲基化及其相反过程——脱甲基化作用。研究表明,一些细菌及真菌均可在无机汞污染的环境介质,如沉积物中使甲基汞降解或使无机汞甲基化,且使其间得到某种平衡。天然水的有效水质管理需要建立受各种环境影响的定量预测模型。我国的研究表明,不但家禽和人,而且鱼的甲基汞污染也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对甲基汞对鱼和人的毒理效应进行了论述。
90年代水文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刘苏峡
,
刘昌明
1997, 8(4): 365-369.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从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在第21届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IUGG)大会的动态,展示90年代以来水文学研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进展和趋势。土壤水分和地下水质的监测正在和已经引起广泛注意。地表-大气交换过程研究的兴起将有助于对降雨-径流过程中间过程的研究。藉助于其他学科的参与,水文模型在为气候模式等提供参数的同时,也充实了自身。但水文模型本身还没有明显突破。尺度问题、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不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仍然是水文学研究的重点。
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
夏军
1997, 8(4): 370-376.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依据近些年国际水文水资源学术会议及交流等信息,综述近年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系统管理提出的新的挑战及国际上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的若干特点等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
1997, 8(4): 377-384.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编者按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宣言里,充分肯定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4年,中国政府在全世界率先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制订了中国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在这一文件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延伸到了各项事业和各个领域、部门。
对“径流的趋势分析和概率预测”一文的商榷
崔振才
,
田文苓
1997, 8(4): 385-388.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笔者对1995年3月发表的张世法等人“径流的趋势分析和概率预测”一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有三处与该文结论不太一致。第一,华北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并不一定是从1950年以来普遍存在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第二,文中“自1980年以来,降水径流都处于偏枯阶段,……。
对“对‘径流的趋势分析和概率预测’一文的商榷”的答复
张世法
1997, 8(4): 389-389.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承蒙崔振才、田文苓两同志对“径流趋势分析和概率预测”一文提出了讨论意见。
对“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一文的看法
张效先
1997, 8(4): 390-391.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朱学愚和孙克让先生曾在《水科学进展》1994年第1期发表了“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在该文中,作者为了克服一般数值法求解对流——弥散方程存在的数值波动现象,采用了单步反向追踪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溶质运移问题。从作者所建立的溶质迁移方程看,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
关于潜水含水层的二维(平面)的溶质运移方程——兼答张效先先生
朱学愚
,
孙克让
1997, 8(4): 392-394.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我们考虑微元内的溶质质量的守恒。为简单起见,不考虑由于化学反应等引起的阻滞作用,令阻滞因子
R
d
=1。
评《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
邹进上
1997, 8(4): 395-396.
摘要
施引文献
(
)
摘要:
水文循环是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不仅支配着全球的水量转移与变化,而且实现全球能量交换、化学物质迁移、塑造地貌,显示地球勃勃生机,永无止息。近五十年来,由于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的迅猛增加,国际水圈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水文循环的重要性和物理机制,认识日益深化,研究成果与日俱增。笔者曾多次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系统地、全面地总结有关地球大气中水的输运机制、过程特点及其与陆面水文过程之间的联系。
信息公告
更多>
编辑部2020年春节放假通知
请作者不要轻信要求汇款信息
2013年7月起不再受理硕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请作者慎用通信作者
本刊2012年起不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综述论文
期刊检索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第1期
元数据检索
所有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Doi
栏目
作者地址
基金
中图分类号
热点文章
更多 >
1
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
开敞式潮滩-潮沟系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Ⅲ.海平面上升影响
3
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进展
4
城市化对降水影响的研究综述
5
对坡面径流挟沙力研究的几点认识
6
基于蒸散发数据同化的径流过程模拟
下载专区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利学会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RSS
Email
×
Close
导出文件
文件类别
RIS(可直接使用Endnote编辑器进行编辑)
Bib(可直接使用Latex编辑器进行编辑)
Txt
引用内容
引文——仅导出文章的Citation信息
引文和摘要——导出文章的Citation信息和文章摘要信息
×
Close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