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少明, 王煜, 尚文绣, 郑小康, 李克飞.
应对干旱的黄河干流梯级水库群协同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172-18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3
|
[2] |
王煜, 彭少明, 郑小康.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的关键科学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14-62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02
|
[3] |
陆垂裕, 李慧, 孙青言, 王浩, 严聆嘉, 张博.
分布式“河道-沉陷区-地下水”水循环耦合模型——Ⅱ:模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66-37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4
|
[4] |
杨蕴, 吴剑锋, 林锦, 吴吉春, 王锦国.
控制海水入侵的地下水多目标模拟优化管理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79-58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15
|
[5] |
章斌, 郭占荣, 高爱国, 袁晓婕, 李开培, 马志勇.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39-54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9
|
[6] |
徐学选, 张北赢, 田均良.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16-22.
|
[7] |
高玉芳, 陈耀登, 张展羽.
沿海地区地下水模拟优化管理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22-627.
|
[8] |
周惠成, 王福兴, 梁国华.
碧流河水库后汛期汛限水位及控制运用方式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57-862.
|
[9] |
甘富万, 李义天, 邓金运, 陈建.
水库排沙调度优化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63-868.
|
[10] |
李祚泳, 汪嘉杨, 程会珍.
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普适公式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07-713.
|
[11] |
王斌, 张展羽, 张国华, 陈子平.
一种新的优化灌溉制度算法——自由搜索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36-741.
|
[12] |
毛媛媛, 王连生, 方瑞, JP Lobo Ferreira, Manuel M. Oliveira.
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计算的KLF法及其在徐州张集地区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08-811.
|
[13] |
张光辉, 费宇红, 刘克岩, 王金哲.
华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43-48.
|
[14] |
吴剑锋, 黄昌硕.
Delaunay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05-311.
|
[15] |
叶一隆.
砂箱模型模拟休耕田区以砂桩补注地下水对溶质传输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69-75.
|
[16] |
周志芳, 王锦国.
河流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异常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62-66.
|
[17] |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钱进, 郑晓英.
河流污水非饱和入渗对沿岸地下水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48-553.
|
[18] |
高宏, 王浣尘, 谈为雄, 王雅瑾.
基因算法在水利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综述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96-402.
|
[19] |
石玉波, 周之豪.
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39-246.
|
[20] |
朱学愚, 孙克让.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