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忠华, 吴舒然, 唐双成, 罗纨, 许青, 邵正宵.
雨水花园集中入渗对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21-22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9
|
[2] |
袁瑞强, 宋献方, 王鹏, 张应华, 王仕琴, 唐常源.
白洋淀渗漏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51-756.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801.020
|
[3] |
杜尚海, 苏小四, 郑连阁.
深部CO2泄漏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75-880.
doi: CNKI: 32.1309.P.20120515.1903.001
|
[4] |
李祚泳, 汪嘉杨, 程会珍.
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普适公式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07-713.
|
[5] |
李伟, 束龙仓, 李砚阁.
济宁市地下水库特征参数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282-285.
|
[6] |
熊建秋, 李祚泳, 邹长武.
基于粗集理论的地下水水质指标属性约简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494-499.
|
[7] |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钱进, 郑晓英.
河流污水非饱和入渗对沿岸地下水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48-553.
|
[8] |
薛联青, 崔广柏, 程光.
区域地下水位预报的季节型神经网络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73-477.
|
[9] |
王士强.
对“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启动工程减淤效果研究”一文的讨论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128-129.
|
[10] |
金菊良, 杨晓华, 金保明, 丁晶.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双线性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61-366.
|
[11] |
何玲, 陈晓宏.
一个基于熵最大原理的地下水评价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61-65.
|
[12] |
王国利, 周惠成, 杨庆.
基于DRASTIC的地下水易污染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73-179.
|
[13] |
胡克林, 李保国, 陈德立.
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和水质的空间变异性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08-414.
|
[14] |
崔振才, 田文苓.
对“径流的趋势分析和概率预测”一文的商榷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85-388.
|
[15] |
张世法.
对“对‘径流的趋势分析和概率预测’一文的商榷”的答复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89-389.
|
[16] |
杨金忠, 蔡树英.
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多层递阶组合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01-106.
|
[17] |
陈家琦.
对《关于水利科学基础学科中若干问题的Delphi调查》一文的讨论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64-165.
|
[18] |
朱学愚, 孙克让.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40-49.
|
[19] |
宿青山, 段淑娟.
哈尔滨市地下水污染特征与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57-62.
|
[20] |
吕贤弼, 张思聪.
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最优控制——几何规划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98-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