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钱塘江口涌潮的二维数值模拟
谭维炎, 胡四一, 韩曾萃, 潘存鸿, 楼越平, 毛喜中
1995, 6(2): 83-93.
摘要:
应用二维有限体积法、Osher格式及间断拟合法,计算了钱塘江河口涌潮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全过程。该算法能保证水量和动量守恒,且能适应水深巨大变化和动边界。根据钱塘江涌潮的特点,可将其合理概化为一线潮。在网格尺寸较大情况下,计算的一线潮仍保持高分辨率,能准确满足水力学间断条件,且计算量小,可以在微机上实现。在对某实测半日小潮进行率定后,对随后的大潮进行了验证计算,涌潮的主要特征(如涌潮高度、移速、水位和流场等)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模拟能力。
移动界面流速的求解
吕贤弼
1995, 6(2): 94-100.
摘要:
提出了基于Shwarz-Christoffel变换求解含水层咸淡水移动界面流速的方法,其基本步骤为:(1)将流动平面z的淡水区和咸水区分别映射为辅助平面tf和ts的上半部分;(2)利用tf和ts平面与复势平面wf和ws的映射关系并引入某些几何参数,建立关于复势多边形边长比方程,则问题归结为这些参数的求解;(3)建立关于边界条件的方程,其中包括淡水入流条件和物质面条件;(4)联立求解这些方程并求解界面流速。这一方法与一般数值方法的区别主要是直接求解流速,不需要将流动区域离散化,因而误差较小。算例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多层递阶组合模型
杨金忠, 蔡树英
1995, 6(2): 101-106.
摘要: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降水、灌溉等可视为系统的输入,而地下水位则可视作系统的输出。地下水位是一随机动态数据序列,在年际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序列的新的组合模型一多层梯阶组合模型,该模型是由多层梯阶模型及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构成。在建模中,将原序列分解为年均值、年度变幅和残差三个子序列。针对前两个子序列的时变特征,可采用多层梯阶模型进行模拟,残差序列则可用ARMA模型描述。本文采用这种新的组合模型对区域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
山西上空水汽输送和水分循环研究
汪静萍, 刘国纬
1995, 6(2): 107-115.
摘要:
利用山西省周边共8个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山西省上空1959年~1992年的水汽含量和1990年的水汽收支与水汽输送通量,包括总输送、切变输送、时间涡动输送、平均输送等分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山西上空水汽含量年内干湿变化大于全国平均情况,多年变化存在一定的丰枯阶段性;年水汽净输入量约690亿m3,主要从西边界和南边界输入,从东边界输出,涡动输送量是主要输入机制,平均输送是主要输出机制,受强西风环流控制;山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对大气水资源的利用率为30%,低于全国平均利用率;山西水分内循环较全国平均情况强盛,由于水分内循环的作用,可使当地蒸发形成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地下水开采已对大气水分循环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对山西省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负效应。这些事实增进了对山西省水资源的水文和水文气候学背景的认识。
水面蒸发系数全国通用公式的验证
陈惠泉, 毛世民
1995, 6(2): 116-120.
摘要:
着重介绍我国水面蒸发-散热系数研究的一项成果─-水面蒸发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对比,证明公式的可靠性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可用性。
中国热带气旋暴雨洪水的分布和水文特性
王家祁, 沈国昌, 耿雷华, 顾文燕, 姚惠明
1995, 6(2): 121-126.
摘要:
描述了由热带气旋形成和影响的暴雨及其洪水的地域分布,给出了区划;讨论了热带气旋暴雨洪水的水文特性,并与非热带气旋暴雨洪水作了比较。
黄土地区小流域降雨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李长兴, 沈晋, 范荣生
1995, 6(2): 127-132.
摘要:
利用黄土地区雨量站网较密,控制条件较好的小流域资料,统计分析了5min、15min、30min、60min时段降雨及次降雨空间变化的点面关系、频率特征及结构特征,研究了时段降雨分布同次降雨分布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在产流模拟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从研究汛期描述论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方法论
陈守煜
1995, 6(2): 133-138.
摘要:
论述了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哲学基础,提出了水文成因、概率统计、模糊集分析相结合的确定汛期隶属函数的综合性方法。从汛期描述的研究,阐述了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基本方法论。
基于宏观经济的区域水资源多目标集成系统
蔡喜明, 翁文斌, 史慧斌
1995, 6(2): 139-144.
摘要:
将区域水资源规划纳入宏观经济范畴,阐述了基于宏观经济的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规划多目标集成系统。该系统以宏观经济子模型及其它子模型为基础,并在多目标分析模型中集系统要素为一体,形成系统的总控模型。该系统还集预测、模拟、优化及决策分析等功能为一体,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区域水资源规划分析系统。
蓄滞洪区利用与减灾研究
梅亚东, 冯尚友
1995, 6(2): 146-149.
摘要:
考察了蓄滞洪区管理的复杂性,分析了分洪对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的制约作用,讨论了洪灾损失影响因素及估算方法。提出了蓄滞洪区减灾研究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介绍了一个应用水文模型、水力学模型和优化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和减灾研究的实例。
皖浙山区大坝坝址环境水特征与作用
彭汉兴, 李淑杰, 马晓辉
1995, 6(2): 150-155.
摘要:
大坝建成水库蓄水,坝址水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水岩间相互作用加剧。在渗透压力作用下,弱酸性的水库底层水侵蚀力加强;水对岩石和混凝土的作用造成了坝基地下水的酸性和碱性化;坝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改变,是造成坝基排水孔胶状析出物排出的主要原因。大坝两侧岸坡和坝基地下水坡降增大,绕坝渗漏的存在,是造成大坝岸坡坝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遥感信息在水文动态模拟中的应用
许有鹏, 陈钦峦, 朱静玉
1995, 6(2): 156-161.
摘要:
以浙江省曹娥江流域为试验区,采用萨克拉门托流域水文模型,重点探讨了利用LandsatTM影象资料直接或辅助确定水文模型参数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表明,应用遥感信息确定萨克拉门托流域模型参数,进行日、月和年径流的动态模拟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取得较满意的精度,从而为无资料地区的水文动态模拟和监测提供了新经验。
致洪暴雨中期预报进展
章淹
1995, 6(2): 162-168.
摘要:
结合我国国情,从防洪减灾的迫切需要出发,进行增长暴雨预见期的研究。采用气象与水文结合的方法,提出“致洪暴雨”的新概念,并简要地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在致洪暴雨中期预报研究试验方面的若干新进展,其内容包括致洪暴雨过程出现的天气气候特征,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卫星云图及OLR场分布特点、大气超长波、长波及合成行星波、低频振荡、大气物理参数诊断、暴雨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洪水的关系,以及中期预报方法的探索等。
台湾水文科学进展
戴申生
1995, 6(2): 169-169.
摘要: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近来年涌现了一大批学术水平很高的水文科学工作者,他们将水文科学理论与台湾的实际水文问题相结合,在地表水文学、地下水文学、泥沙侵蚀、水质分析评估、水资源开发利用、遥感遥测和大气一土壤一植被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立足于国际水文界的科研成果,为水文科学的进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