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爱民, 刘九夫, 张建云, 姜广旭, 郑锦涛, 王妞.
实验小流域尺度下高精度水位计的比测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3): 337-3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3.004
|
[2] |
王强, 许有鹏, 王跃峰, 王杰, 周才钰, 傅维军, 赵艳.
中国东部不同特征小流域水文对比观测试验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467-47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2
|
[3] |
董爽, 李同川, 郭成久, 贾玉华, 金珊.
陕北黄土区流域分水线土壤干层分布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11-8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2
|
[4] |
陈方鑫, 张含玉, 方怒放, 史志华.
利用两种指纹因子判别小流域泥沙来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67-8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9
|
[5] |
李妍敏, 安翼, 刘青泉.
植被分布对小流域产流影响的数值实验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187-19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05
|
[6] |
冶运涛, 梁犁丽, 龚家国, 蒋云钟, 王浩.
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64-171.
|
[7] |
周艳春, 张永强, 许士国.
森林火灾对典型小流域径流影响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190-196.
|
[8] |
杨志勇, 袁喆, 严登华, 于赢东, 翁白莎.
黄淮海流域旱涝时空分布及组合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17-625.
|
[9] |
黄金柏, 王 斌, 桧谷治, 山本晋一.
耦合融雪的分布式流域"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194-199.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6
|
[10] |
姚月锋, 满秀玲, 蔡体久.
东北小流域夏季枯水径流对覆被变化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789-794.
|
[11] |
彭宽军, 陈勇航, 王文彩, 邱学兴, 林雄, 白鸿涛.
新疆山区低层云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53-659.
|
[12] |
顾慰祖, 尚熳廷, 翟劭燚, 陆家驹, Frentress Jason, Jeffrey McDonnell, Carol Kendall.
天然实验流域降雨径流现象发生的悖论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471-478.
|
[13] |
汤富平, 李满春, 秦奋.
基于CA的小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73-178.
|
[14] |
黄奕龙, 陈利顶, 傅伯杰, 王仰麟.
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14-19.
|
[15] |
万晔, 段昌群, 王玉朝, 王学林, 王建萍.
基于3S技术的小流域水土流失过程数值模拟与定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650-654.
|
[16] |
卜兆宏, 卜宇行, 陈炳贵, 乐兴华, 陈葵, 刘梅影.
用定量遥感方法监测UNDP试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31-36.
|
[17] |
郝振纯.
黄土地区降雨入渗模型初探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186-192.
|
[18] |
李永康.
江淮流域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背景初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68-273.
|
[19] |
包为民.
黄土地区小流域产沙概念性模拟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44-50.
|
[20] |
吴学鹏, 林俊俸, 李朝忠.
都市化对小流域水文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15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