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中国陆地-大气系统水分循环研究
刘国纬, 汪静萍
1997, 8(2): 99-107.
摘要:
建立了中国大陆尺度和区域尺度陆地-大气系统水分循环概念模型;讨论了中国大陆尺度水文循环的特点;比较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长江流域、西藏高原和台湾岛水分循环的差异。对水分循环参数的计算作了改进。
中国降水与暴雨的季节变化
王家祁, 顾文燕, 姚惠明
1997, 8(2): 108-116.
摘要:
论述了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运行密切相关的降水和暴雨季节变化的地域分布,其中包括旬降水量和最大1d暴雨量多年平均值、暴雨年际变化、时-面-深关系等要素的季节变化;提出了降水季节集中系数分布图;讨论了降水、一般暴雨和稀遇暴雨季节变化的异同。
非均质土壤中二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随机分析
黄冠华, 沈荣开
1997, 8(2): 117-122.
摘要:
以一水平向具有空间变异而垂直向为均质的二维非饱和流动区域中的均匀入渗问题为例,应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分析了土壤水分变量的随机统计特性及其一、二阶矩的时空分布规律。在随机分析过程中,将所研究的流动区域土壤水力特性的空间变异性以随空间位置变化的标定参数δ(x)表示,并将标定参数δ(x)视为一维随机空间函数的实现,应用随机生成模型来生成参数δ(x)的随机样本。通过随机模拟分析得到:垂直方向上负压水头方差与平均负压水头近似呈一线性关系;随入渗时间的延长,不同深度处表征负压水头空间变异结构的自相关函数趋于一稳定结构。
洪水的分类预测及优化调度
周晓阳, 张勇传
1997, 8(2): 123-129.
摘要:
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历史洪水数据分成若干类型,并建立了模糊概率预测的隶属度回归方法。由此对未来洪水进行了分类概率预测,结果显示了来水过程具有一定的“类型可预报”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Bayes实时优化调度规则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演算。
线性扩散波方程解析解及其在水位预报中的应用
程海云, 芮孝芳, 季学武
1997, 8(2): 130-136.
摘要:
提出一个可考虑回水顶托及旁侧入流影响的线性扩散波方程水位解析解模型,并对其响应函数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模型是一个集总参数的水位预报模型。模型只包括:谢才系数C和反映河道断面不规则影响的扩散系数DK,并可由试错或优化法求出。对于给定的上、下边界条件和旁侧入流,模型可快速给出各内插断面的水位过程。选用长江荆江河段1981年~1990年34次洪水资料进行参数率定,1991年~1993年7次洪水资料进行模型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间断水波在梯级水库中的传播
蔡启富, 郑邦民
1997, 8(2): 137-141.
摘要:
基于矢通量分裂得到了一维浅水方程组的隐式守恒有限差分格式,并对有底坡、有摩阻的梯级水库同时溃坝和相继溃坝的溃坝波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数值结果作了分析。结果合理,方法有效可行。
一个新紊流模式的检验及其应用
马福喜
1997, 8(2): 142-147.
摘要:
采用修正κ-ε模型封闭Reynolds方程作为紊流控制方程,引入通度概念处理曲面不规则边界、用VOF法追踪自由表面,分别对水利工程中重力坝溢流、水跃、绕丁坝水流及岸边的波浪运动等几个典型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别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均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固壁紊流流速分布指数型公式和阻力规律——(Ⅰ)粗糙区
肖勇, 金忠青
1997, 8(2): 148-153.
摘要:
基于相似理论中的不完全自相似假设,研究了粗糙区紊流流速分布的结构形式,通过对尼库拉兹粗糙管水流试验资料的分析,进而给出了粗糙区紊流新的指数型流速分布公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管道和明渠的阻力规律。
洪水频率分析稳健性方法研究
梁忠民, 许大明
1997, 8(2): 154-160.
摘要:
结合使用Huber的M估计和最小距离(MD)估计,构造了一种P-Ⅲ型总体下的频率分析方法。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当样本中有一定比例干扰数据的影响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同时,当样本中无干扰数据的影响时,该方法亦具有相对较优的统计性能。
推求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梁瑞驹, 潘永新
1997, 8(2): 161-168.
摘要:
在地貌单位线、菲利浦下渗公式和暴雨特征频率分布的基础上,引用产流开始时刻和净雨量的概念,推求不同净雨情况下不产流暴雨事件的概率,从而求得洪峰流量小于和等于给定Qp值的理论频率分布及其相应的重现期。在贵州和山西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更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由模型验证实例分析了这种理论洪水频率分布模型的应用前景。
控制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地球化学原理研究
吴丰昌, 万国江, 蔡玉蓉, 万曦
1997, 8(2): 169-175.
摘要:
对控制和影响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主要作用—大气降水、底部沉积物和水相互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岩石土壤风化及结晶和蒸发作用等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水体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物源分析方法,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典型水环境地球化学问题。
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
王超
1997, 8(2): 176-182.
摘要:
在分析氮物质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土柱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得到了NH4+-N、NO3--N在土柱内的时空变化过程。在分析实测资料后,建立了考虑氮的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运用最优化技术率定模型参数,参数验证结果与独立的实测值吻合良好。
污水灌溉土壤及地下水三氮的变化动态分析
姜翠玲, 夏自强, 刘凌, 赵胜领, 王磊, 万正成, 郑文兰
1997, 8(2): 183-188.
摘要:
取徐州奎河的生活污水进行饱和灌溉实验,由埋设在田间的一对蒸渗仪(地下水位保持在1m)观测,结果表明:污水中含量高达5035mg/L的氨氮进入土壤后,大部分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迁移能力差,一般不会直接污染地下水。但污水在下渗时,能淋溶土壤中积存的NO2-和NO3-离子,使它们在地下水中的含量迅速增加。污灌以后,随土壤含水量、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的变化,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依次成为氮素转化的主要机制。污灌10d之内,由于淋溶和硝化作用产生的NO2-、NO3-会造成浅层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高坝泄流雾化环境污染原体观测研究
吴福生, 程和森, 李樟苏, 杜效云
1997, 8(2): 189-196.
摘要:
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水建筑物泄流时产生严重泄流雾化对工程和环境造成污染,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介绍了泄流雾化观测的新技术及其原理,包括: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观测雾化流运动扩散的形态范围;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典型区域内泄流雾化浓度,并配合以雨量简测量典型范围内泄流雾化降雨强度等。并以漫湾水电站原体观测为实例,介绍了实施方法和效果。
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蔚榛, 张瑜芳, 沈荣开
1997, 8(2): 197-204.
摘要:
探讨排水对化肥流失的影响;减少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合理施肥措施及排水方式。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从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野外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项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