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景瑞, 胡立堂.
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的数学方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943-95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15
|
[2] |
张博, 李国秀, 程品, 孙法圣, 王洪义.
基于随机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100-1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11
|
[3] |
翟远征, 王金生, 滕彦国, 左锐.
地下水更新能力评价指标问题刍议——更新周期和补给速率的适用性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56-61.
|
[4] |
李科, 齐晶瑶, 王昭阳, 冯岩, BROWN Casey.
利用反向法评价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系统风险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184-189.
|
[5] |
章斌, 郭占荣, 高爱国, 袁晓婕, 李开培, 马志勇.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39-54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9
|
[6] |
郭占荣, 李开培, 袁晓婕, 章 斌, 马志勇.
用氡-222评价五缘湾的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63-270.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8
|
[7] |
郭占荣, 黄磊, 袁晓婕, 刘花台, 李开培.
用镭同位素评价九龙江河口区的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118-125.
|
[8] |
杜朝阳, 钟华平.
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437-444.
|
[9] |
李祚泳, 汪嘉杨, 程会珍.
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普适公式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07-713.
|
[10] |
史良胜, 杨金忠, 林琳, 李少龙.
基于尺度因素的地下水随机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39-43.
|
[11] |
唐川, 朱静.
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83-388.
|
[12] |
吴剑锋, 黄昌硕.
Delaunay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05-311.
|
[13] |
郑德凤, 王本德, 年廷凯.
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糊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0-725.
|
[14] |
崔俊芳, 郑西来, 林国庆.
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63-367.
|
[15] |
何玲, 陈晓宏.
一个基于熵最大原理的地下水评价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61-65.
|
[16] |
束龙仓, 朱元生, 孙庆义, 彭绪民.
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21-24.
|
[17] |
孙才志, 潘俊.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方法与研究前景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444-449.
|
[18] |
刘国东, 丁晶.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述评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89-295.
|
[19] |
杨金忠, 蔡树英, 叶自桐.
区域地下水溶质运移随机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84-98.
|
[20] |
宿青山, 段淑娟.
哈尔滨市地下水污染特征与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3, 4(1): 5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