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32-640.
|
[2] |
林声盼, 荆长伟, MOORE Nathan, 吴嘉平.
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对流域地形特征参数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457-463.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158.004
|
[3] |
左俊杰, 蔡永立.
平原河网地区汇水区的划分方法——以上海市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337-343.
|
[4] |
李辉, 陈晓玲, 张利华, 李长安.
基于三方向搜索的DEM中洼地处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473-479.
|
[5] |
石朋, 芮孝芳, 瞿思敏, 陈喜.
一个网格型松散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62-670.
|
[6] |
孙立群, 胡成, 陈刚.
TOPMODEL模型中的DEM尺度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99-706.
|
[7] |
秦承志, 李宝林, 朱阿兴, 杨琳, 裴韬, 周成虎.
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50-456.
|
[8] |
薛金凤, 夏军, 梁涛, 张秀梅.
颗粒态氮磷负荷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34-337.
|
[9] |
谢顺平, 都金康, 王腊春.
利用DEM提取流域水系时洼地与平地的处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35-540.
|
[10] |
吴险峰, 刘昌明, 郝芳华, 王国强, 杨桂莲.
黄河小花区间暴雨径流过程分布式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11-516.
|
[11] |
江志军, 李德仁, 王伟, 李兰, 易华蓉.
基于GIS的河道贴体网格自动生成算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93-800.
|
[12] |
熊立华, 郭生练, 田向荣.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17-520.
|
[13] |
芮孝芳.
由流路长度分布律和坡度分布律确定地貌单位线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02-606.
|
[14] |
孔凡哲, 芮孝芳.
处理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一种新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90-294.
|
[15] |
芮孝芳, 石朋.
基于地貌扩散和水动力扩散的流域瞬时单位线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39-444.
|
[16] |
葛小平, 许有鹏, 张琪, 张立峰.
GIS支持下的洪水淹没范围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56-460.
|
[17] |
牛振国, 李保国, 张凤荣, 陈焕伟.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03-307.
|
[18] |
熊立华, 郭生练, Kieran M. O' Connor.
利用DEM提取地貌指数的方法述评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75-780.
|
[19] |
任立良, 刘新仁.
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63-469.
|
[20] |
任立良, 刘新仁.
数字高程模型在流域水系拓扑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29-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