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彬权, 梁忠民, 付宇鹏, 王军, 胡义明.
基于变动饱和带的产汇流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2): 208-21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2.005
|
[2] |
靳孟贵, 鲜阳, 刘延锋.
脱节型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149-16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17
|
[3] |
张在勇, 王文科, 陈立, 王周锋, 段磊, 安可栋.
非饱和带有限分析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70-8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08
|
[4] |
臧荫桐, 丁国栋, 高永, 汪季, 何志, 周瑞平, 王健.
采煤沉陷对风沙区土壤非饱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57-767.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801.019
|
[5] |
钱进, 王超, 王沛芳, 侯俊, 艾小榆.
河岸带表土层氮素非饱和入渗运移规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68-573.
|
[6] |
李琴, 陈曦, Frank Veroustraete, 包安明, 刘铁, 王金林.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01-207.
|
[7] |
张向炎, 史学正, 于东升, 王洪杰, 刘振波, 张文太.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23-29.
|
[8] |
李志军, 赵海清, 冯恩民, Bin Cheng, 卢鹏.
北极夏季海冰表面积雪层内水分含量的时空分布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24-28.
|
[9] |
洪大林, 缪国斌, 邓东升, 谢瑞, 张思和, 姬昌辉.
粘性原状土起动切应力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774-779.
|
[10] |
刘云, 宇振荣, 孙丹峰, Driessen P. M., 王纯枝.
冬小麦遥感冠层温度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352-356.
|
[11] |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钱进, 郑晓英.
河流污水非饱和入渗对沿岸地下水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48-553.
|
[12] |
奚成刚, 陈家军, 许兆义.
水气二相流方程的一种离散数值解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87-291.
|
[13] |
张学文.
云的含水量及其水循环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83-86.
|
[14] |
陈家军, 彭胜, 王金生, 王志明, 李书绅.
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动参数确定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67-472.
|
[15] |
邵龙潭, 王助贫, 关立军, 许志强.
非饱和土中水流入渗和气体排出过程的求解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8-13.
|
[16] |
陈家军, 奚成刚, 王金生.
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208-214.
|
[17] |
韩冰, 叶自桐, 周创兵.
岩体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机理初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375-381.
|
[18] |
陆家驹, 张和平.
应用遥感技术连续监测地表土壤含水量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81-287.
|
[19] |
刘亚平, 陈川.
土壤非饱和带中的优先流
. 水科学进展,
1996, 7(1): 85-89.
|
[20] |
唐海行, 苏逸深, 刘炳敖.
土壤包气带中气体对入渗水流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63-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