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乐, AlanJ S Cuthbertson, 张尚弘, 王永强.
非恒定流驱动下床面形态变化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5): 751-7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5.010
|
[2] |
赵汗青, 唐洪武, 闫静, 戴会超, 刘志武.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250-25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10
|
[3] |
假冬冬, 王远见, 江恩惠, 邵学军, 张幸农.
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240-2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10
|
[4] |
左利钦, 陆永军, 朱昊.
波流边界层水沙运动数值模拟——I:水动力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56-56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11
|
[5] |
左利钦, 陆永军, 朱昊.
波流边界层水沙运动数值模拟——II.泥沙运动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738-7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14
|
[6] |
李涛, 邹健, 张俊华, 王子路, 马怀宝.
拟焦沙模拟低含沙量异重流运动初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6): 858-8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6.011
|
[7] |
申冠卿, 张原锋, 张敏.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滩槽界定及泥沙时空沉积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641-6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1
|
[8] |
程永舟, 潘昀, 蒋昌波, 李青峰.
破碎波作用下沙质海床床面形态变化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53-259.
|
[9] |
冯镜洁, 李然, 唐春燕, 雍晓东.
含沙量对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释放过程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702-708.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12
|
[10] |
柴朝晖, 杨国录, 王茜, 余明辉.
紊流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08-814.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11
|
[11] |
张原锋, 申冠卿, Verbanck M A.
黄河下游床面形态判别方法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46-52.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5.006
|
[12] |
曲璐.
高坝工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与水体含沙量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39-843.
|
[13] |
韩其为, 陈绪坚, 薛晓春.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12-523.
|
[14] |
万新宇, 包为民, 王光谦.
基于相似性的多沙水库坝址含沙量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36-42.
|
[15] |
姚文艺, 郜国明.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相对平衡的分组含沙量阈值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467-474.
|
[16] |
潘成忠, 马岚, 上官周平.
含沙量对草地坡面径流泥沙沉积和水力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57-862.
|
[17] |
许炯心.
含沙量和悬沙粒径变化对长江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67-73.
|
[18] |
张欧阳, 马怀宝, 张红武, 董占地, 徐向舟.
不同含沙量水流对河床形态调整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6.
|
[19] |
石伟, 王光谦, 邵学军.
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流量-含沙量关系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47-151.
|
[20] |
陈洪松, 邵明安.
AlCl3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45-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