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展羽, 梁振华, 冯宝平, 黄继文, 吴东.
基于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的地下水位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415-42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12
|
[2] |
张录军, 王乐, 邢雯慧, 黄勇, 张雅琦, 刘树棣.
分辨率和陆面方案对长江流域短期气候预测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00-80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2
|
[3] |
王文, 王鹏, 崔巍.
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与多源水文数据对比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59-76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1
|
[4] |
郭生练, 郭家力, 侯雨坤, 熊立华, 洪兴骏.
基于Budyko假设预测长江流域未来径流量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151-16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01
|
[5] |
彭兆亮, Q. J. WANG, 王子茹, 王国利, 徐超.
订正与集成多模式的中国季度降水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1-9.
|
[6] |
冯芳, 李忠勤, 金爽, 冯起, 刘蔚.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降水δ18O和δD 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34-641.
|
[7] |
刘光生, 王根绪, 孙向阳, 高洋.
多年冻土区风火山流域降水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621-627.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03
|
[8] |
刘向培, 王汉杰, 何明元.
应用统计降尺度方法预估江淮流域未来降水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29-37.
doi: CNKI:32.1309.P.20120104.2012.005
|
[9] |
鞠琴, 郝振纯, 余钟波, 徐海卿, 江微娟, 郝洁.
IPCC AR4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径流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62-469.
|
[10] |
孟玉川, 刘国东.
长江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27-334.
|
[11] |
牛志广, 陆仁强, 王晨婉.
天津市近海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22-226.
|
[12] |
张强, 陈桂亚, 许崇育, 许有鹏, 刘春玲, 姜彤.
长江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原因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80-85.
|
[13] |
姜彤, 苏布达, MARCO Gemmer.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50-655.
|
[14] |
王艳君, 姜彤, 许崇育.
长江流域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30-833.
|
[15] |
崔远来, 马承新, 沈细中, 马吉刚.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76-81.
|
[16] |
李如忠, 王超, 汪家权, 钱家忠, 金菊良.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35-39.
|
[17] |
金菊良, 杨晓华, 金保明, 丁晶.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双线性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61-366.
|
[18] |
彭梅香, 葛朝霞, 王怀柏.
黄河上游径流与太平洋海温场关系及其预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72-276.
|
[19] |
顾世祥, 王士武, 袁宏源.
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的径向基函数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23-128.
|
[20] |
郑世宗, 袁宏源, 李远华, 郭宗楼, 崔远来, 纪珠宝, 李记马.
霍泉灌区出流量预测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382-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