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汗青, 任实, 袁赛瑜, 米博宇, 张成潇, 吕超楠.
三峡库区洪峰的来水组成及传播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6): 924-9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6.007
|
[2] |
刘尚武, 张鹏, 苗蔚, 王治力, 李丹勋.
嘉陵江不同区域场次洪水输沙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1): 38-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1.004
|
[3] |
肖诗云, 郭晓阳, 李娜.
洪水水流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模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3): 418-4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3.010
|
[4] |
曾子悦, 许继军, 王永强.
基于遥感空间信息的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463-47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16
|
[5] |
张冬冬, 戴明龙, 徐高洪, 邓鹏鑫.
三峡水库蓄水期洞庭湖出湖水量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613-6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01
|
[6] |
孙昭华, 李奇, 严鑫, 罗方冰.
洞庭湖区与城陵矶水位关联性的临界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4): 496-5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4.003
|
[7] |
张明, 冯小香, 刘哲, 李维娟.
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水沙环境变化对湖区航道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423-43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13
|
[8] |
黄国如, 武传号, 刘志雨, 陈芷菁, 胡健伟, 尹志杰.
气候变化情景下北江飞来峡水库极端入库洪水预估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1): 10-1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1.002
|
[9] |
朱玲玲, 陈剑池, 袁晶, 董炳江.
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特征及三峡水库对其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48-357.
|
[10] |
詹泸成, 陈建生, 张时音.
洞庭湖湖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27-335.
|
[11] |
假冬冬, 邵学军, 蒋海峰, 沈阳, 张幸农, 尚毅梓.
水沙调节后荆江典型河道横向调整过程的响应——Ⅱ.上、下荆江调整差异初探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205-211.
|
[12] |
关铁生, 王家祁.
20世纪暴雨和洪水极值的年代际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89-94.
|
[13] |
马宗伟, 许有鹏, 李嘉峻.
河流形态的分维及与洪水关系的探讨——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30-534.
|
[14] |
唐勇, 胡和平, 田富强, 卢麾.
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95-299.
|
[15] |
许炯心.
黄河下游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62-568.
|
[16] |
王同生.
99洪水和对进一步治理太湖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87-94.
|
[17] |
詹道强.
沂沭泗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与临沂站洪峰流量的对比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88-91.
|
[18] |
魏一鸣, 杨存键, 金菊良.
洪水灾害分析与评估的综合集成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25-30.
|
[19] |
王家祁, 沈国昌, 耿雷华, 顾文燕, 姚惠明.
中国热带气旋暴雨洪水的分布和水文特性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21-126.
|
[20] |
郭生练.
气候变化对洪水频率和洪峰流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5, 6(3): 224-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