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浩泽, 杨中华.
淹没植被和河床吸收边界对湿地污染物输移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1): 126-1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1.012
|
[2] |
任春平, 白玉川.
规则波导斯托克斯漂移对污染物输移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4): 605-61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4.015
|
[3] |
郭芳, 王文科, 姜光辉, 马振杰.
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特征及自净能力 ——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414-419.
|
[4] |
朱红伟, 蒋基安, 程鹏达, 王道增.
泥沙污染物起动再悬浮释放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537-542.
|
[5] |
施小清, 姜蓓蕾, 吴吉春, 徐红霞, 姜月华, 苏晶文.
非均质介质中重非水相污染物运移受泄漏速率影响数值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76-382.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7.011
|
[6] |
魏娟, 李然, 康鹏, 刘盛赟.
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22-828.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7.009
|
[7] |
刘桂卫, 黄海军, 丘仲锋.
大风浪影响下海域泥沙输运异变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701-707.
|
[8] |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余婕,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城市路面径流重金属固液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14-720.
|
[9] |
徐洪周, 林晶, 王东晓.
基于一个年龄概念的河口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92-98.
|
[10] |
陈丽萍, 蒋军成, 韩冬梅.
丁坝浑水水流环境下污染物三维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66-372.
|
[11] |
黄文典, 李嘉, 邓云.
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35-639.
|
[12] |
阎婷婷, 吴剑锋.
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29-36.
|
[13] |
王宗志, 金菊良, 张玲玲.
东湖污染物来源的智能识别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14-719.
|
[14] |
尹艳华, 徐文国.
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64-168.
|
[15] |
樊靖郁, 张燕, 王道增.
动水中含污染物冲击射流横向高浓度聚集区的形成机理和特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23-627.
|
[16] |
唐军, 邹志利, 沈永明, 邱大洪.
海岸带波浪破碎区污染物运动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42-547.
|
[17] |
刘凌, 崔广柏.
吸附对土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401-407.
|
[18] |
黄岁(木梁), Onyx W. H. Wai.
水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与泥沙运动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05-211.
|
[19] |
黄岁樑.
不同粒径泥沙共存吸附动力学模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2): 138-143.
|
[20] |
黄岁樑, 万兆惠, 王兰香.
泥沙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室内静态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271-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