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燕锋, 章光新.
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3): 458-46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3.014
|
[2] |
刘扬李, 周祖昊, 刘佳嘉, 王鹏翔, 李玉庆, 朱熠明, 姜欣彤, 王康, 王富强.
基于水热耦合的青藏高原分布式水文模型——Ⅱ.考虑冰川和冻土的尼洋河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201-21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05
|
[3] |
鲍振鑫, 张建云, 王国庆, 贺瑞敏, 金君良, 王婕, 吴厚发.
基于水文模型与机器学习集合模拟的水沙变异归因定量识别——以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4): 485-49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4.001
|
[4] |
董李勤, 章光新.
嫩江流域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水文驱动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2): 177-183.
|
[5] |
郭俊, 周建中, 周超, 王光谦, 张勇传.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参数多目标优化率定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447-456.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158.005
|
[6] |
李润奎, 朱阿兴, 秦承志, 陈腊娇, 刘军志.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168-174.
|
[7] |
张志才, 陈喜, 石朋, 魏玲娜.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06-811.
|
[8] |
徐东霞, 章光新, 尹雄锐.
近50年嫩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16-421.
|
[9] |
许士国, 刘大庆, 唐晓亮.
基于水库模型的扎龙湿地水循环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36-42.
|
[10] |
吴艳兰, 胡鹏, 刘永琼.
基于地图代数的数字地表流线模拟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356-361.
|
[11] |
余钟波, 潘峰, 梁川, 梁忠民, 林朝晖, 任立良.
水文模型系统在峨嵋河流域洪水模拟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45-652.
|
[12] |
熊立华, 郭生练, 田向荣.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17-520.
|
[13] |
刘昌明, 夏军, 郭生练, 郑红星, 王中根, 吴险峰, 郝芳华.
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初步研究与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495-500.
|
[14] |
郑红星, 王中根, 刘昌明, 赵为民.
基于GIS/RS的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Ⅱ模型的校检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06-510.
|
[15] |
王中根, 郑红星, 刘昌明, 赵为民.
基于GIS/RS的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Ⅰ模型的原理与结构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01-505.
|
[16] |
郭方, 刘新仁, 任立良.
以地形为基础的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及其拓宽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396-301.
|
[17] |
李琪.
全国水文预报技术竞赛参赛流域水文模型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91-195.
|
[18] |
芮孝芳.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94-98.
|
[19] |
包为民, 陈耀庭.
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287-292.
|
[20] |
张国祥.
常用流域水文模型若干问题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248-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