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维阳, 杨云平, 张华庆, 张明进, 袁晶, 杨保岑.
三峡大坝下游近坝段沙质河床形态调整及洲滩联动演变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62-87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6
|
[2] |
张为, 吴美琴, 李思璇, 袁晶, 高宇.
三峡水库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调整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162-17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2
|
[3]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邓珊珊.
黄河下游游荡段过流能力调整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37-3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3
|
[4] |
郑珊, 吴保生, 周云金, 王开荣, 韩沙沙.
黄河口清水沟河道的冲淤过程与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22-3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3
|
[5] |
夏军强, 邓珊珊, 周美蓉, 卢金友.
三峡工程运用对近期荆江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85-39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6
|
[6] |
李洁, 夏军强, 邓珊珊, 张晓雷.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滩岸崩退过程及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17-52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8
|
[7] |
孙东坡, 刘明潇, 张晓雷, 孙羽.
冲积性河流河床冲淤调整对洪水泥沙过程的响应——以黄河游荡型河段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68-676.
|
[8] |
申红彬, 吴保生, 郑珊, 李文文.
黄河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与有效输沙流量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477-482.
|
[9] |
张艳艳, 钟德钰, 吴保生.
黄河平滩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现象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02-309.
doi: CNKI: 32.1309.P.20120501.1618.021
|
[10] |
孙东坡, 杨真真, 张立, 李彬.
基于能量耗散关系的黄河内蒙段河床形态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653-661.
|
[11] |
罗优, 陈立, 许文盛, 苏畅.
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昌门溪河段河床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07-812.
|
[12] |
胡春宏, 张治昊.
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09-214.
|
[13] |
徐美, 李纪人, 黄诗峰, 李小涛, 孟凡光.
水沙环境改变下的黄河口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8-12.
|
[14] |
夏军强, 吴保生, 王艳平.
近期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过程及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01-308.
|
[15] |
张龙军, 张向上, 王晓亮, 刘立芳.
黄河口有机碳的时空输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74-682.
|
[16] |
张治昊, 胡春宏.
黄河口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对河口海岸造陆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336-341.
|
[17] |
缑元有.
黄河揭底冲刷现象的计算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56-159.
|
[18] |
张欧阳, 许炯心, 张红武.
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洪水涨落过程中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01-406.
|
[19] |
许炯心.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清水冲刷时期河床调整的复杂响应现象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291-299.
|
[20] |
徐金环, 李安中.
汉江中游游荡性河段滩槽演变与通航条件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279-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