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雪垠, 李朝霞, 王天巍, 蔡崇法, 王小燕, 宋婧.
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662-66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03
|
[2] |
李卫, 冯伟, 杨文斌, 唐进年, 党宏忠.
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量与降雨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79-78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3
|
[3] |
唐双成, 罗纨, 贾忠华, 李山, 仵艳, 周萌.
雨水花园对暴雨径流的削减效果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87-79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4
|
[4] |
何丹, 马东豪, 张锡洲, 张佳宝, 郑子成.
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变异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40-348.
|
[5] |
任杰, 沈振中, 赵坚, 杨杰.
低温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温度动态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125-131.
|
[6] |
臧荫桐, 丁国栋, 高永, 汪季, 何志, 周瑞平, 王健.
采煤沉陷对风沙区土壤非饱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57-767.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801.019
|
[7] |
马东豪, 张佳宝, 黄平.
确定Brooks-Corey土壤水力特性模型参数的垂直入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35-241.
|
[8] |
王涛, 包为民.
同位素信息确定Philip入渗模型稳定入渗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79-483.
|
[9] |
刘继龙, 马孝义, 张振华.
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土壤转换函数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14-221.
|
[10] |
朱元骏, 邵明安.
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779-787.
|
[11] |
梁爱民, 邵龙潭.
土壤中空气对土结构和入渗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02-506.
|
[12] |
聂卫波, 马孝义, 王术礼.
沟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入渗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668-676.
|
[13] |
王康, 张仁铎, 王富庆, 安田裕.
土壤水分运动空间变异性尺度效应的染色示踪入渗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158-163.
|
[14] |
王慧芳, 邵明安.
含碎石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04-609.
|
[15] |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上方来水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33-237.
|
[16] |
虎胆·吐马尔白, 木拉提.
沟底膜孔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入渗规律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69-73.
|
[17] |
王文焰, 谭奇林, 缴锡云, 张江辉, 丁新利.
膜孔灌溉点源入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00-306.
|
[18] |
刘贤赵, 康绍忠.
连续与间歇积水入渗对比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53-58.
|
[19] |
唐海行, 苏逸深, 刘炳敖.
土壤包气带中气体对入渗水流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63-269.
|
[20] |
郝振纯.
黄土地区降雨入渗模型初探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186-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