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彬权, 梁忠民, 付宇鹏, 王军, 胡义明.
基于变动饱和带的产汇流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2): 208-21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2.005
|
[2] |
蔡奕, 石涛, 姚俊兰, 刘曙光, 阮西科, 徐佳.
河道潜流交换水动力过程现场监测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4): 638-6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4.015
|
[3] |
张中天, 金光球, 陈鹤翔, 唐洪武, 李凌.
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过程及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5): 738-75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5.009
|
[4] |
夏继红, 窦传彬, 蔡旺炜, 曾灼, 余根听.
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433-44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13
|
[5] |
陈孝兵, 郑春阳, 袁越.
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影响下的潜流交换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2): 220-22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2.007
|
[6] |
姬雨雨, 陈求稳, 施文卿, 易齐涛, 林育青.
水库运行对漫湾库区洲滩水热交换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73-7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09
|
[7] |
刘东升, 赵坚, 吕辉.
大坝下游河岸带冬夏季水热交换特征对比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124-13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14
|
[8] |
李英玉, 赵坚, 吕辉, 陈斌.
河岸带潜流层温度示踪流速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23-42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10
|
[9] |
张维, 唐翔宇, 鲜青松.
紫色土坡地泥岩裂隙潜流中的胶体迁移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43-54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11
|
[10] |
于靖, 张华.
城市小型河流水动力弥散和潜流交换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714-7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13
|
[11] |
邵军荣, 吴时强, 周杰, 黄家文, 徐成剑.
水体交换年龄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95-703.
|
[12] |
陈孝兵, 赵坚, 李英玉, 陈力.
床面形态驱动下潜流交换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835-841.
|
[13] |
夏继红, 陈永明, 王为木, 韩玉玲, 刘海洋, 胡玲.
河岸带潜流层动态过程与生态修复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589-597.
|
[14] |
吴志伟, 宋汉周.
温度时序资料确定地下水流速解析模型灵敏度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6): 877-882.
|
[15] |
林俊强, 严忠民, 夏继红.
弯曲河岸侧向潜流交换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118-124.
|
[16] |
鲁程鹏, 束龙仓, 陈洵洪.
河床地形影响潜流交换作用的数值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789-795.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9.015
|
[17] |
吴志伟, 宋汉周.
地下水温度示踪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733-740.
|
[18] |
童菊秀, 杨金忠, 暴入超.
非饱和土中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型及解析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0-17.
|
[19] |
金光球, 李凌.
河流中潜流交换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85-293.
|
[20] |
陈锦年, 吕新艳, 胡敦欣.
赤道太平洋潜流变化特征及其与异常海温东传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792-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