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鑫, 夏军强, 周美蓉, 邓珊珊.
长江中游动床阻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535-54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07
|
[2] |
刘亚, 郑力, 姚仕明, 汪飞, 谢思泉.
分汊河道主支汊交替主导因子的转换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48-35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4
|
[3] |
张为, 吴美琴, 李思璇, 袁晶, 高宇.
三峡水库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调整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162-17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2
|
[4] |
张为, 高宇, 许全喜, 袁晶.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31-33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4
|
[5] |
朱玲玲, 许全喜, 熊明.
三峡水库蓄水后下荆江急弯河道凸冲凹淤成因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193-20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4
|
[6] |
假冬冬, 夏海峰, 陈长英, 张幸农.
岸滩侧蚀对航道条件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以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23-2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7
|
[7] |
陈进.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745-751.
|
[8] |
陆胤昊, 叶柏生, 李翀.
冻土退化对海拉尔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19-325.
|
[9] |
王小燕, 李朝霞, 蔡崇法.
砾石覆盖紫色土坡耕地水文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38-45.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5.006
|
[10] |
曹绮欣, 孙昭华, 冯秋芬.
三峡水库调节作用对长江近河口段水文水动力特性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44-850.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6.006
|
[11] |
杨永刚, 肖洪浪, 赵良菊, 邹松兵, 尹振良.
马粪沟流域不同景观带水文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624-630.
|
[12] |
刘心愿, 郭生练, 李响, 李雨.
考虑水文预报误差的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图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771-779.
|
[13] |
唐建华, 赵升伟, 刘玮祎, 陶静, 缪世强.
三峡水库对长江河口北支咸潮倒灌影响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54-560.
|
[14] |
罗优, 陈立, 许文盛, 苏畅.
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昌门溪河段河床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07-812.
|
[15] |
孔莉莉, 张展羽, 朱磊.
水文过程中灌区农田非点源氮的归趋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853-860.
|
[16] |
杨传国, 余钟波, 林朝晖, 郝振纯, 王振龙, 李敏.
基于TRMM卫星雷达降雨的流域陆面水文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461-466.
|
[17] |
朱俊, 董辉, 王寿兵, 王祥荣, 张浩, 樊正球.
长江三峡库区干流水体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及贡献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09-713.
|
[18] |
曹勇, 陈吉余, 张二凤, 陈沈良, 曹卫承.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54-558.
|
[19] |
杨扬, 周国良, 戚建国, 黄嘉佑.
长江中游地区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46-551.
|
[20] |
雷正雄, 蒋艳.
Preissmann隐式格式在分汊和环状河道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485-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