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利钦, 陆永军, 朱昊.
波流边界层水沙运动数值模拟——Ⅲ.底部高含沙层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6): 810-8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6.005
|
[2] |
李文杰, 张凌越, 杨胜发, 杨威, 肖毅, 付旭辉.
三峡库区泥沙絮凝临界条件现场测量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76-8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8
|
[3] |
金光球, 魏杰, 张向洋, 唐洪武, 张沛, 肖洋, 李凌.
平原河流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水环境调控的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3): 434-44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3.013
|
[4] |
李涛, 邹健, 张俊华, 王子路, 马怀宝.
拟焦沙模拟低含沙量异重流运动初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6): 858-8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6.011
|
[5] |
李文杰, 李娜, 杨胜发, 王涛.
基于挟沙力的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726-7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10
|
[6] |
张敏, 黄河清, 张晓华.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冲淤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165-1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1
|
[7] |
陈斌, 刘健, 高飞.
莱州湾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57-86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12
|
[8] |
和继军, 宫辉力, 李小娟, 蔡强国.
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90-97.
|
[9] |
张防修, 韩龙喜, 王明, 黄瑞.
主槽一维和滩地二维侧向耦合洪水演进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60-566.
|
[10] |
冯镜洁, 李然, 唐春燕, 雍晓东.
含沙量对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释放过程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5): 702-708.
doi: CNKI: 32.1309.P.20120824.1606.012
|
[11] |
韩其为, 陈绪坚, 薛晓春.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12-523.
|
[12] |
万新宇, 包为民, 王光谦.
基于相似性的多沙水库坝址含沙量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36-42.
|
[13] |
潘成忠, 马岚, 上官周平.
含沙量对草地坡面径流泥沙沉积和水力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57-862.
|
[14] |
李冬梅, 金同轨, 王和平, 梅胜, 谭万春.
水力紊动条件对泥沙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402-406.
|
[15] |
许炯心.
含沙量和悬沙粒径变化对长江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67-73.
|
[16] |
田伟君, 王超, 翟金波, 董洁.
入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对水流流速的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02-506.
|
[17] |
张欧阳, 马怀宝, 张红武, 董占地, 徐向舟.
不同含沙量水流对河床形态调整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6.
|
[18] |
周家俞, 陈立, 叶小云, 吴门伍, 黄荣敏.
泥沙影响流速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06-510.
|
[19] |
张修忠, 王光谦, 金生.
水沙运动一、二维分区耦合虚拟点算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51-155.
|
[20] |
应强, 孔祥柏.
非等长淹没丁坝群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21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