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尚武, 张鹏, 苗蔚, 王治力, 李丹勋.
嘉陵江不同区域场次洪水输沙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1): 38-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1.004
|
[2] |
劳聪聪, 辛沛, 左寅, 程海峰.
1996—2020年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植被覆盖对潮沟演变规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1): 15-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1.002
|
[3] |
张金良, 鲁俊.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冲淤演变与凌情响应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192-2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04
|
[4] |
蒋勤, 崔莉, 聂思航, 范书鸣, 应铭.
长江口航道淤泥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79-8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8
|
[5] |
史常乐, 牛兰花, 赵国龙, 杜林霞.
三峡大坝—葛洲坝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75-8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7
|
[6] |
胡春宏, 张晓明, 赵阳.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25-7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9
|
[7] |
刘杰, 程海峰, 韩露, 王珍珍.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年际变化及成因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65-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7
|
[8] |
张蔚, 傅雨洁, 过津侃, 冯浩川.
潮波运动对长江口分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4): 551-5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4.011
|
[9] |
郑珊, 吴保生, 周云金, 王开荣, 韩沙沙.
黄河口清水沟河道的冲淤过程与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22-3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3
|
[10] |
路川藤, 贾晓, 韩玉芳, 白一冰.
台风浪作用下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96-70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10
|
[11] |
刘杰, 程海峰, 赵德招.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58-365.
|
[12] |
刘杰, 陈吉余, 徐志扬.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汊段河床演变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605-612.
|
[13] |
曹勇, 陈吉余, 张二凤, 陈沈良, 曹卫承.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54-558.
|
[14] |
曹颖, 朱军政.
长江口南汇东滩水动力条件变化的数值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81-585.
|
[15] |
龚政, 张长宽, 金勇, 张东生.
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300-306.
|
[16] |
张恩仁, 高磊, 张经.
长江口主要阳离子随盐度变化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42-446.
|
[17] |
宋志尧, 章卫胜.
长江口动量系数分布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54-357.
|
[18] |
徐福敏, 严以新, 茅丽华.
长江口九段沙下段冲淤演变水动力机制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66-171.
|
[19] |
陈立, 谢葆玲, 崔承章, 赵云.
对长江芦家河浅滩段演变特性的新认识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41-246.
|
[20] |
陈西庆, 陈吉余.
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粗颗粒悬沙来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59-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