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利钦, 陆永军, 王洪杨, 郑力, 李鑫.
荆江河段泥沙冲淤对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1): 115-12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1.011
|
[2] |
杨春瑞, 邓金运, 陈立.
复杂边界作用下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特征与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3): 442-45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3.011
|
[3] |
张为, 李昕, 任金秋, 董炳江.
梯级水库蓄水对三峡水库洪峰沙峰异步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481-49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02
|
[4] |
王俊, 郭生练.
三峡水库汛期控制水位及运用条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473-48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01
|
[5] |
张为, 吴美琴, 李思璇, 袁晶, 高宇.
三峡水库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调整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162-17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2
|
[6] |
张为, 高宇, 许全喜, 袁晶.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31-33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4
|
[7] |
韩剑桥, 张为, 袁晶, 赵瑾琼.
三峡水库下游分汊河道滩槽调整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186-19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05
|
[8] |
朱玲玲, 许全喜, 熊明.
三峡水库蓄水后下荆江急弯河道凸冲凹淤成因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193-20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4
|
[9] |
李文杰, 李娜, 杨胜发, 王涛.
基于挟沙力的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726-73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10
|
[10] |
李文杰, 杨胜发, 付旭辉, 肖毅.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76-68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09
|
[11] |
陈进.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745-751.
|
[12] |
唐建华, 赵升伟, 刘玮祎, 陶静, 缪世强.
三峡水库对长江河口北支咸潮倒灌影响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54-560.
|
[13] |
刘心愿, 郭生练, 李响, 李雨.
考虑水文预报误差的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图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771-779.
|
[14] |
赵炎, 曾源, 吴炳方, 王强, 袁超, 许志榕.
三峡水库香溪河支流水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46-553.
|
[15] |
罗优, 陈立, 许文盛, 苏畅.
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昌门溪河段河床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6): 807-812.
|
[16] |
方芳, 周红, 李哲, 龙曼, 郭劲松, 盛金萍.
三峡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113-119.
|
[17] |
刘心愿, 郭生练, 刘攀, 李响.
考虑综合利用要求的三峡水库提前蓄水方案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51-856.
|
[18] |
郭文献, 夏自强, 王远坤, 韩帅.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54-559.
|
[19] |
曹勇, 陈吉余, 张二凤, 陈沈良, 曹卫承.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54-558.
|
[20] |
彭杨, 李义天, 张红武.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时间与目标决策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682-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