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邓珊珊.
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分组悬沙输移对河床冲淤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3): 506-51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14
|
[2] |
申红彬, 吴保生, 吴华莉.
黄河下游河道边界条件影响输沙效率研究述评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3): 445-4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3.014
|
[3] |
张晓雷, 夏军强, 陈倩, 果鹏.
生产堤溃决后漫滩水流的概化模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100-10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12
|
[4] |
吉祖稳, 胡春宏.
复式河道滩槽交互区水沙运动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3): 321-3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3.001
|
[5] |
申冠卿, 张原锋, 张敏.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滩槽界定及泥沙时空沉积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641-6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1
|
[6] |
夏军强, 张晓雷, 邓珊珊, 李洁.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过程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86-69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10
|
[7] |
李洁, 夏军强, 邓珊珊, 张晓雷.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滩岸崩退过程及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517-52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8
|
[8] |
孙东坡, 刘明潇, 张晓雷, 孙羽.
冲积性河流河床冲淤调整对洪水泥沙过程的响应——以黄河游荡型河段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68-676.
|
[9] |
万新宇, 包为民, 王光谦.
基于相似性的多沙水库坝址含沙量预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36-42.
|
[10] |
韩其为, 陈绪坚, 薛晓春.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12-523.
|
[11] |
姚文艺, 郜国明.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相对平衡的分组含沙量阈值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467-474.
|
[12] |
李小平, 李文学, 李勇, 尚红霞.
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洪水冲刷效率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44-51.
|
[13] |
许炯心.
含沙量和悬沙粒径变化对长江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67-73.
|
[14] |
赵连军, 谈广鸣,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55-163.
|
[15] |
张欧阳, 许炯心, 张红武.
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洪水涨落过程中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01-406.
|
[16] |
石伟, 王光谦.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18-123.
|
[17] |
石伟, 王光谦, 邵学军.
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流量-含沙量关系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47-151.
|
[18] |
万洪涛, 周成虎, 吴应湘, 万庆.
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二维洪水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15-222.
|
[19]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Ⅱ模型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71-277.
|
[20] |
许炯心.
黄河下游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62-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