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婧, 王兵.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撂荒草地入渗特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20-83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2
|
[2] |
王振龙, 杜明成, 姜翠玲, 王发信, 王怡宁, 周超.
基于人工降雨试验的淮北地区产流产沙差异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07-51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6
|
[3] |
余斌, 朱云波, 刘秧.
坡面泥石流降雨预报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39-84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5
|
[4] |
赵春红, 高建恩.
坡面不同侵蚀沟断面特征及水力几何形态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22-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03
|
[5] |
康宏亮, 王文龙, 薛智德, 郭明明, 李建明, 白芸, 邓利强, 李艳富.
陕北风沙区含砾石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56-2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1
|
[6] |
王盛萍, 姚安坤, 赵小婵.
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坡面水文连通性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26-533.
|
[7] |
和继军, 宫辉力, 李小娟, 蔡强国.
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90-97.
|
[8] |
王小燕, 王天巍, 蔡崇法, 谢德体.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89-195.
|
[9] |
王小燕, 李朝霞, 蔡崇法.
砾石覆盖紫色土坡耕地水文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38-45.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5.006
|
[10] |
付智勇, 李朝霞, 蔡崇法, 郭忠录.
三峡库区不同厚度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机制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680-688.
|
[11] |
张向炎, 史学正, 于东升, 王洪杰, 刘振波, 张文太.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23-29.
|
[12] |
徐勤学, 王天巍, 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29-234.
|
[13] |
肖培青, 郑粉莉, 姚文艺.
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流态及水力学参数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36-240.
|
[14] |
李光录, 吴发启, 庞小明, 赵小风.
泥沙输移与坡面降雨和径流能量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68-874.
|
[15] |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上方来水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33-237.
|
[16] |
曹建生, 刘昌明, 张万军, 杨永辉.
太行山区坡地水文地质特性与渗流集蓄技术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16-221.
|
[17] |
李小雁, 龚家栋, 高前兆.
人工集水面临界产流降雨量确定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4): 516-523.
|
[18] |
刘贤赵, 康绍忠.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56-60.
|
[19] |
包为民.
半沙漠流域产流特征与沙漠覆盖面积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30-135.
|
[20] |
汤立群.
坡面降雨溅蚀及其模拟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304-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