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一凡, 曾祎芃, 杨杰, 叶逾, 吴吉春, 鲁春辉.
基于离散裂隙基质模型的水平双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3): 454-4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3.012
|
[2] |
程永舟, 程海洋, 王晓光, 黄筱云, 吕行.
波流共同作用下反斜桩局部冲刷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2): 306-31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2.014
|
[3] |
康学远, 施小清, 邓亚平, 廖凯华, 吴吉春.
基于EnKF融合地球物理数据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性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40-4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05
|
[4] |
郭芳, 姜光辉, 刘绍华, 汤庆佳.
利用泉水电导率频率分布辨别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源组分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2): 245-2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2.012
|
[5] |
戴云峰, 刘九夫, 闵星, 林锦, 韩江波, 柳鹏, 李兆峰, 孙晓敏.
气压式振荡试验确定地层渗透系数适宜性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98-4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12
|
[6] |
陈槐, 朱立俊, 范红霞, 王建中, 王志寰.
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实验中三维涡旋可测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38-74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11
|
[7] |
程勤波, 陈喜, 凌敏华, 魏玲娜.
变水头入渗试验推求垂向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1): 50-55.
|
[8] |
蔡树英, 林琳, 杨金忠, 刘金峰.
含水层和土壤的随机特征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13-320.
|
[9] |
施小清, 吴吉春, 袁永生, 姜蓓蕾.
含水介质各向异性对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统计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79-684.
|
[10] |
陈彦, 吴吉春.
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对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482-487.
|
[11] |
郭纯青.
海南琼北复式含水层系统水循环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79-383.
|
[12] |
独仲德, 马炳辉, 姚来根, 王志明.
确定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冲击试验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59-762.
|
[13] |
邵龙潭.
相间相互作用原理与土壤水动力学基本方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05-610.
|
[14] |
邓志强, 褚君达.
河流纵向分散系数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137-142.
|
[15] |
郭建青, 马健, 王洪胜.
分析一维砂柱弥散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极值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172-176.
|
[16] |
彭世彰, 李荣超.
覆膜旱作水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12-317.
|
[17] |
郭建青, 王洪胜, 李云峰.
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相关系数极值法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87-391.
|
[18] |
张志辉, 薛禹群, 谢春红, 吴吉春.
含水层热量运移中自然热对流作用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1996, 7(2): 99-104.
|
[19] |
薛禹群, 谢春红, 吴吉春.
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81-88.
|
[20] |
刘东生, 郑邦民.
水流热扩散系数的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