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金良, 鲁俊.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冲淤演变与凌情响应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192-20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04
|
[2] |
王靖宇, 方红卫, 黄磊, 陈益山, 何国建.
重金属随泥沙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25-232.
|
[3] |
蒋昌波, 陈杰, 程永舟, 邓斌, 隆院男.
海啸波作用下泥沙运动——Ⅲ.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88-94.
|
[4] |
杨寅群, 李怀恩, 杨方社.
基于数学模型的陕西黑河水源区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42-48.
|
[5] |
窦 智, 周志芳, 李兆峰.
多孔介质油水两相k~s~p关系数学模型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06-213.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8
|
[6] |
张大伟, 程晓陶, 黄金池, 何晓燕.
基于Godunov格式的溃坝水流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67-172.
|
[7] |
陈丽萍, 蒋军成, 韩冬梅.
丁坝浑水水流环境下污染物三维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66-372.
|
[8] |
俞云利, 赖锡军.
二维平面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的遥感水位数据同化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24-231.
|
[9] |
郑金海, Hajime Mase.
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78-83.
|
[10] |
姚惠明, 秦福兴, 沈国昌, 董雪娜.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93-899.
|
[11] |
董壮, 龚政, 韩青.
改进σ坐标下的三维水流传质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17-723.
|
[12] |
解以扬, 李大鸣, 李培彦, 沈树勤, 殷剑敏, 韩素芹, 曾明剑, 辜晓青.
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84-390.
|
[13] |
陈前海, 方红卫, 王光谦.
三门峡库区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输移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160-164.
|
[14]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Ⅰ模型方程与数值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65-270.
|
[15] |
刘学, 王兴奎, 王光谦.
基于GIS与数学模型集成的泥沙过程可视化分析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35-240.
|
[16] |
王士强.
黄河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193-199.
|
[17] |
陈界仁, 陈国祥.
黄河河口段一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97-303.
|
[18] |
何青, 万兆惠.
黄河下游限制弯曲段河道冲淤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2): 119-125.
|
[19] |
胡春宏, 韩其为.
孟加拉国布河河道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229-236.
|
[20] |
薛禹群, 谢春红, 吴吉春.
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2, 3(2): 8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