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帆, 张宽地, 杨明义, 杨婕.
植被淹没程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32-84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5
|
[2] |
张宽地, 王光谦, 孙晓敏, 王俊杰.
模拟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825-834.
|
[3] |
黄金柏, 王 斌, 桧谷治, 山本晋一.
耦合融雪的分布式流域"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194-199.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6
|
[4] |
张宽地, 王光谦, 吕宏兴, 王占礼, 刘俊娥.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29-23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2
|
[5] |
李润奎, 朱阿兴, 秦承志, 陈腊娇, 刘军志.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168-174.
|
[6] |
汤富平, 李满春, 秦奋.
基于CA的小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173-178.
|
[7] |
赖锡军.
水动力学模型与集合卡尔曼滤波耦合的实时校正多变量分析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41-248.
|
[8] |
张志才, 陈喜, 石朋, 魏玲娜.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06-811.
|
[9] |
吴福生, 王文野, 姜树海.
含植物河道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56-461.
|
[10] |
胡克林, 肖新华, 李保国.
不同类型下边界条件对模拟灌溉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65-670.
|
[11] |
黄奕龙, 陈利顶, 傅伯杰, 王仰麟.
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14-19.
|
[12] |
王文圣, 黄伟军, 丁晶.
基于小波消噪和符号动力学的径流变化复杂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80-383.
|
[13] |
胡克林, 李保国, 陈德立, R. E. White.
预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的两种模型比较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87-93.
|
[14] |
万晔, 段昌群, 王玉朝, 王学林, 王建萍.
基于3S技术的小流域水土流失过程数值模拟与定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650-654.
|
[15] |
邵龙潭.
相间相互作用原理与土壤水动力学基本方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05-610.
|
[16] |
顾强生, 施斌, 谢能刚.
水利经济系统运行评价指标的动力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78-582.
|
[17] |
张光辉.
坡面水蚀过程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95-402.
|
[18] |
秦伯强, David K. Stevens.
一个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水环境中的适用性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143-152.
|
[19] |
卜兆宏, 卜宇行, 陈炳贵, 乐兴华, 陈葵, 刘梅影.
用定量遥感方法监测UNDP试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31-36.
|
[20] |
李长兴, 沈晋, 范荣生.
黄土地区小流域降雨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27-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