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刚, 董增川, 王海军, 顾世祥, 杨红宣.
冰盖下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2): 299-30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2.013
|
[2] |
袁喆, 严登华, 杨志勇, 尹军, 袁勇.
1961-2010年中国400mm和800mm等雨量线时空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494-502.
|
[3] |
杨清华, 刘骥平, 张林, 赵杰臣, 孙启振, 李荣滨.
南极沿岸固定冰观测与研究述评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741-749.
|
[4] |
陈友媛, 胡广鑫, 杨世迎, 李亚平.
北方浅水湖泊冬季结冰对风生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37-843.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6.007
|
[5] |
谭冰, 卢鹏, 李志军, HAASChristian, NICOLAUSMarcel.
南极威德尔海冬季冰脊形拖曳力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6): 869-877.
doi: CNKI: 32.1309.P.20121101.1755.003
|
[6] |
谭冰, 李志军, 卢鹏, HASS Christian, NICOLAUS Marcel.
南极冬季威德尔海冰脊的表面形态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117-123.
doi: CNKI:32.1309.P.20111125.1632.001
|
[7] |
滕晖, 邓云, 黄奉斌, 脱友才.
水库静水结冰过程及冰盖热力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5): 720-726.
|
[8] |
雷瑞波, 李志军, 窦银科, 程言峰.
南极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生消过程观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708-712.
|
[9] |
茅泽育, 赵雪峰, 胡应均, 刘颖.
开河期冰盖横向冰缝形成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4): 572-577.
|
[10] |
茅泽育, 赵雪峰, 王爱民, 张磊.
开河期冰盖纵向冰缝形成机理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434-437.
|
[11] |
王军, 郭力文, 赵慧敏, 李清刚.
冰盖下的输冰量计算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93-297.
|
[12] |
卢鹏, 李志军, 张占海, 董西路.
南极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分布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84-892.
|
[13] |
王军.
封冻河道下流速分布和阻力问题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28-31.
|
[14] |
刘凌, 贺国庆.
西江流域硝酸盐氮输出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55-660.
|
[15] |
芮孝芳, 姜广斌, 程海云.
考虑回水顶托影响的水位预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24-129.
|
[16] |
罗毅, 杨诗秀, 雷志栋.
潜在腾发量的随机过程特性探讨—— 一个实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38-344.
|
[17] |
李砚阁, 杨昌兵, 耿雷华, 王力, 冯玉明, 杜成元.
北方岩溶大泉流量动态模拟及其管理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75-281.
|
[18] |
金亚秋.
中国1996年7月南方暴雨水灾星载微波SSM/I遥感数据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47-51.
|
[19] |
杨金忠, 蔡树英.
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多层递阶组合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01-106.
|
[20] |
钱步东, 彭公炳, 范钟秀, 周恩济.
南极海冰对西北太平洋副高影响途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2, 3(3): 166-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