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邓珊珊.
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分组悬沙输移对河床冲淤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3): 506-51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14
|
[2] |
夏军强, 刘鑫, 张晓雷, 周美蓉.
黄河下游动床阻力变化及其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2): 218-22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2.007
|
[3] |
申红彬, 吴保生, 吴华莉.
黄河下游河道边界条件影响输沙效率研究述评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3): 445-4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3.014
|
[4] |
申冠卿, 张原锋, 张敏.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滩槽界定及泥沙时空沉积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641-6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1
|
[5] |
张敏, 黄河清, 张晓华.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冲淤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165-1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1
|
[6] |
孙东坡, 刘明潇, 张晓雷, 孙羽.
冲积性河流河床冲淤调整对洪水泥沙过程的响应——以黄河游荡型河段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68-676.
|
[7] |
董雪娜, 李雪梅, 林银平, 姚惠明.
黄河下游凌情特征及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82-887.
|
[8] |
夏军强, 吴保生, 王艳平.
近期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过程及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01-308.
|
[9] |
姚文艺, 郜国明.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相对平衡的分组含沙量阈值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467-474.
|
[10] |
李小平, 李文学, 李勇, 尚红霞.
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洪水冲刷效率调整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44-51.
|
[11] |
姚文艺, 王卫东.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关系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24-630.
|
[12] |
蒋昌波, 白玉川, 赵子丹, 张红武.
振荡流底层悬沙运动的数值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36-142.
|
[13] |
石伟, 王光谦.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18-123.
|
[14] |
万洪涛, 周成虎, 吴应湘, 万庆.
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二维洪水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15-222.
|
[15]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Ⅰ模型方程与数值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65-270.
|
[16]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Ⅱ模型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71-277.
|
[17] |
许炯心.
黄河下游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62-568.
|
[18] |
周著, 邱秀云, 侯杰, 王顺久.
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及其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95-98.
|
[19] |
尹学良, 梁志勇, 陈金荣.
黄河下游的过去和未来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13-118.
|
[20] |
程年生, 朱立俊.
床面附近泥沙交换率在悬移质输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74-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