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敏建, 张秋霞, 汪勇, 闫龙, 邓伟.
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24-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3
|
[2] |
吴谋松, 黄介生, 谭霄, 伍靖伟.
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非饱和砂壤土冻结试验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60-68.
|
[3] |
翟远征, 王金生, 滕彦国, 左锐.
地下水更新能力评价指标问题刍议——更新周期和补给速率的适用性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56-61.
|
[4] |
谭秀翠, 杨金忠, 宋雪航, 查元源.
华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73-81.
|
[5] |
史良胜, 杨金忠, 林琳, 李少龙.
基于尺度因素的地下水随机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39-43.
|
[6] |
董新光, 姜卉芳, 邓铭江, 周金龙.
内陆盆地的盐分布与平衡分析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38-642.
|
[7] |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27-133.
|
[8] |
张光辉, 聂振龙, 刘少玉, 陈宗宇, 张翠云, 申建梅, 王金哲, 程旭学, 张荷生.
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源组成及其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73-678.
|
[9] |
杜汉学, 常国纯, 张乔生, 庄延革.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的初步认识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618-622.
|
[10] |
王超, 李勇, 包振琪.
污染河道对沿岸地下水环境影响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35-541.
|
[11] |
金菊良, 杨晓华, 金保明, 丁晶.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双线性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61-366.
|
[12] |
张文国, 王国利.
地下水系统径流带的模糊划分模式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80-185.
|
[13] |
孙才志, 潘俊.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方法与研究前景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4): 444-449.
|
[14] |
齐学斌, 庞鸿宾, 赵辉, 王景雷.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89-94.
|
[15] |
刘国东, 丁晶.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述评
. 水科学进展,
1998, 9(3): 289-295.
|
[16] |
姜翠玲, 夏自强, 刘凌, 赵胜领, 王磊, 万正成, 郑文兰.
污水灌溉土壤及地下水三氮的变化动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83-188.
|
[17] |
宋汉周, 施希京, 程鹏环.
大坝坝址地下水质监测网优化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35-340.
|
[18] |
金光炎, 汪家权, 郑三元, 宋家常.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16-24.
|
[19] |
杨金忠, 蔡树英.
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多层递阶组合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01-106.
|
[20] |
朱学愚, 孙克让.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4, 5(1): 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