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勤, 崔莉, 聂思航, 范书鸣, 应铭.
长江口航道淤泥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79-8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8
|
[2] |
詹泸成, 马芬艳, 陈建生, 辛沛.
条子泥围垦区水盐特征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127-13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13
|
[3] |
刘杰, 程海峰, 韩露, 王珍珍.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年际变化及成因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65-7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7
|
[4] |
张蔚, 傅雨洁, 过津侃, 冯浩川.
潮波运动对长江口分流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4): 551-5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4.011
|
[5] |
路川藤, 贾晓, 韩玉芳, 白一冰.
台风浪作用下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96-70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10
|
[6] |
龚政, 耿亮, 吕亭豫, 周曾, 严佳伟, 张长宽.
开敞式潮滩-潮沟系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Ⅱ.潮汐作用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31-23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8
|
[7] |
孙昭华, 严鑫, 谢翠松, 李奇.
长江口北支倒灌影响区盐度预测经验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2): 213-22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2.006
|
[8] |
李路, 朱建荣.
长江口枯季北港淡水向北支扩展的动力机制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57-6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07
|
[9] |
刘杰, 程海峰, 赵德招.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58-365.
|
[10] |
王忖, 王超.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6): 816-822.
|
[11] |
苏畅, 沈志良, 姚云, 曹海荣.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99-105.
|
[12] |
张静怡, 胡震云, 黄志良.
近年长江口北支涌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24-729.
|
[13] |
曹勇, 陈吉余.
长江口南汇东滩近岸淡水资源的成因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10-414.
|
[14] |
曹勇, 陈吉余, 张二凤, 陈沈良, 曹卫承.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54-558.
|
[15] |
龚政, 张长宽, 金勇, 张东生.
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300-306.
|
[16] |
张恩仁, 高磊, 张经.
长江口主要阳离子随盐度变化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4): 442-446.
|
[17] |
宋志尧, 章卫胜.
长江口动量系数分布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54-357.
|
[18] |
徐福敏, 严以新, 茅丽华.
长江口九段沙下段冲淤演变水动力机制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66-171.
|
[19] |
闵骞.
近50年鄱阳湖形态和水情的变化及其与围垦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1): 76-81.
|
[20] |
陈西庆, 陈吉余.
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粗颗粒悬沙来量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59-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