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森林, 毛玉鑫, 李丹, 梁斌, 孙亚婷, 谭安琪.
基于逻辑规范的水系连通定义及分类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6): 890-90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6.008
|
[2] |
樊靖郁, 陈春燕, 赵亮, 王岱峰, 王道增.
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对泥-水界面物质交换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2): 232-23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2.009
|
[3] |
陈筠婷, 徐建刚, 许有鹏.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城市水安全概念辨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443-45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15
|
[4] |
冉大川, 姚文艺, 申震洲, 倪用鑫, 董飞飞.
黄河头道拐水沙变化多元驱动因子贡献率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69-77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2
|
[5] |
杜朝阳, 钟华平, 于静洁.
可持续水资源系统机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581-588.
|
[6] |
郭俊, 周建中, 周超, 王光谦, 张勇传.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参数多目标优化率定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447-456.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158.005
|
[7] |
王涛, 包为民.
同位素信息确定Philip入渗模型稳定入渗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479-483.
|
[8] |
董哲仁, 孙东亚, 赵进勇, 张晶.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50-559.
|
[9] |
陈家军, 尚光旭, 杨官光, 田亮.
多孔介质水油两相系统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关系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61-268.
|
[10] |
《水科学进展》编辑部.
需水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747-754.
|
[11] |
刘宁.
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符点目标推定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59-864.
|
[12] |
刘宁.
泛流域的出现及认识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10-816.
|
[13] |
刘宁, 杜国志.
集成水文技术解读水基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96-699.
|
[14] |
龙腾锐, 姜文超.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249-253.
|
[15] |
粟晓玲, 康绍忠.
生态需水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40-744.
|
[16] |
傅春, 杨志峰, 刘昌明.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502-506.
|
[17] |
冯尚友, 傅喜.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二)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99-106.
|
[18] |
张世法.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三)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96-201.
|
[19] |
.
水与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77-384.
|
[20] |
陈家琦.
水科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动力
. 水科学进展,
1992, 3(4): 241-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