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捷铭, 贾绍凤.
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1): 48-5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1.005
|
[2] |
刘宁.
中国干旱预警水文方法探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444-450.
|
[3] |
王金南, 吴文俊, 蒋洪强, 徐敏, 谢阳村, 赵康平.
中国流域水污染控制分区方法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4): 459-468.
|
[4] |
孙才志, 陈丽新, 刘玉玉.
中国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估算及时空差异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37-643.
|
[5] |
任国玉, 姜彤, 李维京, 翟盘茂, 罗勇, 马柱国.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772-779.
|
[6] |
闵屾, 钱永甫.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765-771.
|
[7] |
刘成, 何耘, 张红亚.
水沙动态图法分析中国主要江河水沙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3): 317-324.
|
[8] |
丛振涛, 倪广恒, 杨大文, 雷志栋.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47-152.
|
[9] |
来海亮, 汪党献, 吴涤非.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95-101.
|
[10] |
郑德凤, 王本德, 年廷凯.
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糊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20-725.
|
[11] |
何大明, 冯彦, 陈丽晖, 甘淑, 苟俊华.
跨境水资源的分配模式、原则和指标体系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255-262.
|
[12] |
夏继红, 严忠民, 蒋传丰.
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45-348.
|
[13] |
顾颖, 倪深海, 王会容.
中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00-704.
|
[14] |
金菊良, 张礼兵, 魏一鸣.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改进层次分析法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2): 227-232.
|
[15] |
宋松柏, 蔡焕杰, 徐良芳.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647-652.
|
[16] |
顾慰祖, 陆家驹, 陈廷扬, 徐其高, Norman E. Peters.
中国陆地水元素组成的中子活化分析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35-541.
|
[17] |
金菊良, 魏一鸣, 付强, 丁晶.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4): 467-472.
|
[18] |
曾思育, 傅国伟.
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与集成化水管理模式的推行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81-86.
|
[19] |
潘理中, 金懋高.
中国水资源与世界各国水资源统计指标的比较
. 水科学进展,
1996, 7(4): 375-380.
|
[20] |
左东启, 戴树声, 袁汝华, 李鸿业, 芮孝芳.
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4): 36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