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利钦, 陆永军, 王洪杨, 郑力, 李鑫.
荆江河段泥沙冲淤对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23, 34(1): 115-12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3.01.011
|
[2] |
史常乐, 牛兰花, 赵国龙, 杜林霞.
三峡大坝—葛洲坝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6): 875-8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6.007
|
[3] |
陈勇, 王寒梅, 史玉金, 黎兵.
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特征及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14-3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2
|
[4] |
薛万云, 吴时强, 吴修锋, 戴江玉, 杨倩倩, 王芳芳.
刚性植被区域床面泥沙起动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849-85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06
|
[5] |
黑鹏飞, 假冬冬, 冶运涛, 周刚, 胡德超.
计算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1): 152-16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1.016
|
[6] |
苗蔚, 陈启刚, 李丹勋, 钟强.
泥沙起动概率的高速摄影测量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98-70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11
|
[7] |
李文杰, 杨胜发, 付旭辉, 肖毅.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76-68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09
|
[8] |
朱玲玲, 陈剑池, 袁晶, 董炳江.
洞庭湖和鄱阳湖泥沙冲淤特征及三峡水库对其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348-357.
|
[9] |
陆永军, 左利钦, 季荣耀, 张金善.
渤海湾曹妃甸港区开发对水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793-800.
|
[10] |
张尚弘, 陈忠贤, 赵刚, 姚仕明.
三峡与葛洲坝梯级调度三维数字仿真平台开发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51-455.
|
[11] |
张建民, 王玉蓉, 杨永全, 许唯临, 李艳玲, 曾雄辉, 程浩.
水平多股淹没射流水力特性及消能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8-22.
|
[12] |
李付军, 张佰战, 林桂宾.
斜交桥下水流流向偏转角度的理论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34-637.
|
[13] |
邱瑞田, 王本德, 周惠成.
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控制理论与观念的更新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68-72.
|
[14] |
何文社, 方铎, 曹叔尤, 杨具瑞, 刘兴年.
泥沙起动判别标准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2): 143-146.
|
[15] |
王船海, 郭丽君, 芮孝芳, 孔凡哲.
三峡区间入库洪水实时预报系统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677-381.
|
[16] |
陈俊合, 陈小红.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14-19.
|
[17] |
胡亚安, 张瑞凯.
三峡船闸底扩与顶扩体型水力特性综合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64-169.
|
[18] |
陈界仁, 陈国祥.
黄河河口段一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1995, 6(4): 297-303.
|
[19] |
黄岁樑, 万兆惠, 王兰香.
泥沙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室内静态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271-279.
|
[20] |
万兆惠, 宋天成.
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在黄河下游应用的讨论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2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