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宗学, 周祖昊, 姜瑶, 桑燕芳, 季鹏, 侯居峙, 陈峰.
西南河流源区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其未来演变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3): 360-37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2
|
[2] |
石羽佳, 王忠静, 索滢.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海河流域降水资源评价
. 水科学进展,
2022, 33(4): 602-61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4.008
|
[3] |
陈敏建, 张秋霞, 汪勇, 闫龙, 邓伟.
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1): 24-3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1.003
|
[4] |
王景瑞, 胡立堂.
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的数学方法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6): 943-95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6.015
|
[5] |
王文, 王鹏, 崔巍.
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与多源水文数据对比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59-76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1
|
[6] |
吴谋松, 黄介生, 谭霄, 伍靖伟.
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非饱和砂壤土冻结试验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60-68.
|
[7] |
翟远征, 王金生, 滕彦国, 左锐.
地下水更新能力评价指标问题刍议——更新周期和补给速率的适用性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56-61.
|
[8] |
谭秀翠, 杨金忠, 宋雪航, 查元源.
华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73-81.
|
[9] |
刘吉平, 吕宪国, 崔炜炜.
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3): 392-398.
|
[10] |
张友静, 王军战, 鲍艳松.
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2): 222-228.
|
[11] |
贾文雄, 何元庆, 王旭峰, 李宗省.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159-167.
|
[12] |
田辉, 文军, 马耀明, 王介民, 吕世华, 张堂堂, 孙方林, 刘蓉.
夏季黑河流域蒸散发量卫星遥感估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8-24.
|
[13] |
张应华, 仵彦卿.
黑河流域不同水体中δ18O的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6): 864-870.
|
[14] |
林高松, 李适宇, 江峰.
考虑污染源强随机变化的感潮河流环境容量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17-322.
|
[15] |
裴源生, 赵勇, 王建华.
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95-401.
|
[16] |
郭占荣, 韩双平, 荆恩春.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21-325.
|
[17] |
杨国靖, 肖笃宁, 周立华.
祁连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对水文生态效应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489-494.
|
[18] |
王可丽, 程国栋, 江灏, 张立杰.
祁连山-黑河流域水循环中的大气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91-97.
|
[19] |
蓝永超, 康尔泗, 张济世, 胡兴林.
近50年来ENSO与祁连山区气温降水和出山径流的对应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41-145.
|
[20] |
赵卫民, 王春青.
多源降雨信息质量评估技术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373-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