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骆文广, 杨国录, 宋云浩, 陆晶.
再议水库生态环境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17-3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7
|
[2] |
李家科, 蒋春博, 张思翀, 李怀恩.
生态滤沟对城市路面径流的净化效果试验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898-90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13
|
[3] |
贾海峰, 姚海蓉, 唐颖, YU Shawlei.
城市降雨径流控制LID BMPs规划方法及案例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260-267.
|
[4] |
孙艳伟, 王文川, 魏晓妹, POMEROY C A, 王富强.
城市化生态水文效应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69-574.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3
|
[5] |
朱党生, 张建永, 廖文根, 史晓新, 程红光, 李扬.
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60-566.
|
[6] |
徐慧, 徐向阳, 崔广柏.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108-113.
|
[7] |
赵南京, 刘文清, 张玉钧, 李宏斌, 刘诚, 王志刚, 刘建国, 魏庆农, 杨立书.
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的特性与测量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4): 623-631.
|
[8] |
李立青, 尹澄清, 何庆慈, 孔玲莉.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2): 288-294.
|
[9] |
赵勇, 裴源生, 陈一鸣.
我国城市缺水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89-394.
|
[10] |
朱永华, 夏军, 刘苏峡, 贾绍凤, 丰华丽.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49-654.
|
[11] |
左其亭, 马军霞, 高传昌.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03-108.
|
[12] |
赵西宁, 吴普特, 王万忠, 冯浩.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617-622.
|
[13] |
赵彦伟, 杨志峰.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49-355.
|
[14] |
肖芳, 刘静玲, 杨志峰.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以北京市六海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6): 781-786.
|
[15] |
饶群, 芮孝芳, 徐炎华, 张宇锋, 张雪英.
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10-713.
|
[16] |
石海峰, 曾肇京, 张继昌.
浅谈21世纪中国城市的防洪战略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53-258.
|
[17] |
宋庆辉, 杨志峰.
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377-382.
|
[18] |
王林锁, 秦菊芳, A. B. 坦普曼.
新型截流式城市污水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47-254.
|
[19] |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41-46.
|
[20] |
华元渝, 吴京燕.
水利工程对白暨豚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83-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