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假冬冬, 陈长英, 张幸农, 应强.
典型窝崩三维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385-39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08
|
[2] |
范少英, 邓金运, 王小鹏, 张冉.
三峡水库运用对鄱阳湖调蓄能力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537-54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9
|
[3] |
陈森林, 孙亚婷, 黄宇昊.
水库防洪等蓄量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74-38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9
|
[4] |
刘窑军, 王天巍, 蔡崇法, 李朝霞.
植被措施与路面汇水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侵蚀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1): 98-105.
|
[5] |
邵军荣, 吴时强, 周杰, 黄家文, 徐成剑.
水体交换年龄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5): 695-703.
|
[6] |
假冬冬, 邵学军, 张幸农, 冶运涛.
水沙调节后荆江典型河道横向调整过程的响应——Ⅰ. 二、三维耦合模型的建立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82-87.
|
[7] |
胡德超, 赵维阳, 钟德钰, 张红武.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在三维水流模型中的时间阻力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18-823.
|
[8] |
陈丽萍, 蒋军成, 韩冬梅.
丁坝浑水水流环境下污染物三维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66-372.
|
[9] |
张发兵, 胡维平, 胡雄星, 李芳, 刘登国, 刘必寅, 夏凡.
太湖湖泊水体碳循环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71-178.
|
[10] |
刘诚, 沈永明.
水生植物对水沙运动影响的三维湍流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51-856.
|
[11] |
董壮, 龚政, 韩青.
改进σ坐标下的三维水流传质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717-723.
|
[12] |
沙海飞, 吴时强, 陈振文.
泄洪洞整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07-511.
|
[13] |
张学庆, 孙英兰.
三维质点追踪模型及其在胶南海域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873-876.
|
[14] |
赖锡军, 曲卓杰, 周杰, 申满斌.
非结构网格上的三维浅水流动数值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93-699.
|
[15] |
廖朝轩, 蔡耀隆, 黄伟民, Cheng Mow-soung.
雨水滞蓄措施在城区减洪之水文机制及容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38-542.
|
[16] |
曹勇, 陈吉余, 张二凤, 陈沈良, 曹卫承.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554-558.
|
[17] |
饶群, 芮孝芳, 徐炎华, 张宇锋, 张雪英.
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710-713.
|
[18] |
槐文信, 陈雪峰, 陈大宏.
污水侧排近区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学模型及其检验(Ⅰ)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23-27.
|
[19] |
尹魁浩, 阮娅, 李金龙, 袁弘任, 翁立达, 刘宝章.
水库水体生态系统数值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2): 165-171.
|
[20] |
陈俊合, 陈小红.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1): 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