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诗云, 郭晓阳, 李娜.
洪水水流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模型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3): 418-4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3.010
|
[2] |
丁一汇, 柳艳菊, 宋亚芳.
东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带及其对中国大暴雨与洪涝灾害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629-64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1
|
[3] |
刘易庄, 杨树清, 蒋昌波, 隆院男, 邓斌.
洞庭湖萎缩对湖内洪水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485-49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4
|
[4] |
任国玉, 任玉玉, 战云健, 孙秀宝, 柳艳菊, 陈峪, 王涛.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Ⅱ.现代变化趋势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4): 451-46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1
|
[5] |
杨传国, 陈喜, 张润润, 胡琪, 余钟波, 郝振纯, 林朝晖.
淮河流域近500年洪旱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503-510.
|
[6] |
陆桂华, 何健, 吴志勇, 杨扬, 黄嘉佑.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异常水汽输送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11-17.
|
[7] |
储开凤, 汪静萍.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68-474.
|
[8] |
王家祁, 姚惠明, 关铁生.
暴雨和降水偏态系数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65-370.
|
[9] |
匡翠萍, 李行伟, 陈孝章, Peter Clark, Nick Townsend, Raymond Siu.
香港九龙大坑东地下蓄水方案数值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34-341.
|
[10] |
关铁生, 王家祁.
20世纪暴雨和洪水极值的年代际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89-94.
|
[11] |
徐枝芳, 党人庆, 葛文忠.
卫星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460-467.
|
[12] |
杨扬, 周国良, 戚建国, 黄嘉佑.
长江中游地区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46-551.
|
[13] |
唐勇, 胡和平, 田富强, 卢麾.
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295-299.
|
[14] |
许炯心.
黄河下游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5): 562-568.
|
[15] |
王同生.
99洪水和对进一步治理太湖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87-94.
|
[16] |
王家祁.
中国设计暴雨和暴雨特性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328-336.
|
[17] |
王家祁, 顾文燕, 姚惠明.
中国降水与暴雨的季节变化
. 水科学进展,
1997, 8(2): 108-116.
|
[18] |
章淹.
致洪暴雨中期预报进展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62-168.
|
[19] |
王家祁, 沈国昌, 耿雷华, 顾文燕, 姚惠明.
中国热带气旋暴雨洪水的分布和水文特性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21-126.
|
[20] |
钱步东, 范钟秀.
1991年6月~7月太湖及里下河地区连续暴雨过程中雨团活动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4, 5(3): 193-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