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宝伟, 李正坤, 段美壮, 江慧宁, 刘昱.
基于Erlang分布蓄水容量曲线的流域产流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120-1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12
|
[2] |
孟莹莹, 陈茂福, 张书函.
植草沟滞蓄城市道路雨水的试验及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5): 636-64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5.004
|
[3] |
高建平, 潘俊奎, 谢义昌.
生物滞留带结构层参数对道路径流滞蓄效应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02-71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7
|
[4] |
董飞, 刘晓波, 彭文启, 吴文强.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3): 451-463.
|
[5] |
向小华, 宋琪峰, 陈喜, 吴晓玲, 王船海.
融合地形和土壤特征的流域蓄水容量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51-657.
|
[6] |
罗永钦, 刁明军, 何大明, 白绍学.
高坝明流泄洪洞掺气减蚀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1): 110-116.
doi: CNKI:32.1309.P.20120104.2014.011
|
[7] |
蔡燿隆, 邱奕儒.
城区雨洪利用策略及雨洪滞蓄系统容量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3): 341-34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7
|
[8] |
孙艳伟, 魏晓妹, POMEROY C A.
低影响发展的雨洪资源调控措施研究现状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87-293.
|
[9] |
王龙, 李丹勋, 杨胜发, 钟强, 王兴奎.
采样频率及样本容量对明渠紊流统计值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5): 626-631.
|
[10] |
石朋, 芮孝芳, 瞿思敏, 陈喜.
一种通过地形指数计算流域蓄水容量的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264-267.
|
[11] |
廖朝轩, 詹丽梅, 陈家梁, 邱奕儒.
城区水文循环机制与改善策略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1): 49-53.
|
[12] |
徐贵泉, 陈长太, 张海燕.
苏州河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影响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705-708.
|
[13] |
林高松, 李适宇, 江峰.
考虑污染源强随机变化的感潮河流环境容量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317-322.
|
[14] |
许炯心, 孙季.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5): 610-615.
|
[15] |
毛献忠, 朱小敖, 陈甫源, 余祈文, 翁葆忠.
沿海堵港蓄淡水库加快水体淡化措施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773-776.
|
[16] |
徐贵泉, 褚君达, 吴祖扬, 陈庆江.
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4): 375-380.
|
[17] |
金光炎.
水文频率分析述评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3): 319-327.
|
[18] |
包为民.
半沙漠流域产流特征与沙漠覆盖面积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8, 9(2): 130-135.
|
[19] |
郑孝宇, 褚君达, 朱维斌.
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25-31.
|
[20] |
窦贻俭, 杨戊.
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60-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