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力米热·哈那提, 张音, 关东海, 刘迁迁, 苏里坦.
生态输水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尺度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1): 61-7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1.007
|
[2] |
李慧, 陆垂裕, 孙青言, 王浩, 严聆嘉, 张博.
分布式“河道-沉陷区-地下水”水循环耦合模型——Ⅰ.模型原理与开发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214-22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06
|
[3] |
陆垂裕, 李慧, 孙青言, 王浩, 严聆嘉, 张博.
分布式“河道-沉陷区-地下水”水循环耦合模型——Ⅱ:模型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66-37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04
|
[4] |
黄金柏, 王 斌, 桧谷治, 山本晋一.
耦合融雪的分布式流域"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194-199.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3.016
|
[5] |
章斌, 郭占荣, 高爱国, 袁晓婕, 李开培, 马志勇.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39-548.
doi: CNKI:32.1309.P.20120614.2251.019
|
[6] |
郭占荣, 黄磊, 袁晓婕, 刘花台, 李开培.
用镭同位素评价九龙江河口区的地下水输入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118-125.
|
[7] |
高玉芳, 陈耀登, 张展羽.
沿海地区地下水模拟优化管理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622-627.
|
[8] |
董贵明, 束龙仓, 王茂枚, 鲁程鹏, 刘丽红.
渗流-水平井流耦合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30-837.
|
[9] |
徐洪周, 林晶, 王东晓.
基于一个年龄概念的河口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92-98.
|
[10] |
刘玉珍, 王本德, 姜英震.
基于可变水文地质参数的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3): 398-402.
|
[11] |
张丛志, 张佳宝, 徐绍辉, 张辉.
反应性溶质在不同质地饱和土柱中运移的数值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4): 552-558.
|
[12] |
史良胜, 杨金忠, 林琳, 李少龙.
基于尺度因素的地下水随机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39-43.
|
[13] |
章光新, 邓伟, 何岩, Ramsis Salama.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20-28.
|
[14] |
王锦国, 周志芳.
裂隙岩体地下水溶质运移的尺度问题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39-245.
|
[15] |
钱天伟, 李书绅, 武贵宾.
地下水多组分反应溶质迁移模型的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116-121.
|
[16] |
杨建锋.
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界面水分转化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1999, 10(2): 183-189.
|
[17] |
顾慰祖, 刘涌, 贺祥, 邓吉友, 乔茂云.
阿拉善高原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异常
. 水科学进展,
1998, 9(4): 333-337.
|
[18] |
金光炎, 汪家权, 郑三元, 宋家常.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 水科学进展,
1997, 8(1): 16-24.
|
[19] |
石玉波, 周之豪.
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分解协调优化方法
. 水科学进展,
1996, 7(3): 239-246.
|
[20] |
王文科.
用改进的时间差分有限分析法模拟地下水非稳定井流方程
. 水科学进展,
1996, 7(2): 11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