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求稳, 张建云, 莫康乐, 陈宇琛, 关铁生, 王国庆, 林育青.
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93-81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15
|
[2] |
丁一汇, 柳艳菊, 宋亚芳.
东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带及其对中国大暴雨与洪涝灾害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629-64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1
|
[3] |
钟平安, 唐洪武.
淮河中下游洪涝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初探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746-753.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11
|
[4] |
黄国如, 罗海婉, 陈文杰, 潘健.
广州东濠涌流域城市洪涝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5): 643-65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5.004
|
[5] |
杨柳, 许有鹏, 田亚平, 陆建伟, 雷超桂, 徐羽.
高度城镇化背景下水系演变及其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2): 166-17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2.002
|
[6] |
赵刚, 徐宗学, 庞博, 姜其贵, 孟德娟.
基于改进填洼模型的城市洪涝灾害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1): 20-3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1.003
|
[7] |
徐羽, 许有鹏, 王强, 吴雷, 杨金艳, 施红怡.
太湖平原河网区城镇化发展与水系变化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4): 473-48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4.003
|
[8] |
骆文广, 杨国录, 宋云浩, 陆晶.
再议水库生态环境调度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2): 317-32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2.017
|
[9] |
左其亭, 刘静, 窦明.
闸坝调控对河流水生态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439-44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3.012
|
[10] |
张建云, 王银堂, 胡庆芳, 贺瑞敏.
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6): 793-79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6.001
|
[11] |
张建云, 王银堂, 贺瑞敏, 胡庆芳, 宋晓猛.
中国城市洪涝问题及成因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4): 485-49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4.001
|
[12] |
徐慧, 杨姝君.
太湖平原圩区河网演变模式探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66-371.
|
[13] |
方修琦, 陈莉, 李帅.
1644-2004年中国洪涝灾害主周期的变化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5): 656-661.
|
[14] |
赵西宁, 吴普特, 王万忠, 冯浩.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617-622.
|
[15] |
邓铭江.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水生态环境响应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86-591.
|
[16] |
陈鸣钊, 丁训静, 许京怀.
用生态环境再改变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3): 323-327.
|
[17] |
袁汝华.
防洪安全建设中的移民建镇布点方法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6): 763-767.
|
[18] |
华元渝, 吴京燕.
水利工程对白暨豚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3, 4(3): 183-189.
|
[19] |
王同生.
太湖流域1991年洪涝及今后治理措施
. 水科学进展,
1993, 4(2): 127-134.
|
[20] |
陈家其.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根源及治水方略
. 水科学进展,
1992, 3(3): 22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