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祖昊, 刘扬李, 李玉庆, 王鹏翔, 王康, 李佳, 朱熠明, 刘佳嘉, 王富强.
基于水热耦合的青藏高原分布式水文模型--Ⅰ.“积雪-土壤-砂砾石层”连续体水热耦合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21, 32(1): 20-3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1.01.003
|
[2] |
张晨成, 邵明安, 王云强, 贾小旭.
黄土区切沟对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6, 27(5): 679-68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6.05.005
|
[3] |
陆桂华, 杨烨, 吴志勇, 何海, 肖恒.
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上游区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基于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4): 484-493.
|
[4] |
杨志勇, 袁喆, 严登华, 于赢东, 翁白莎.
黄淮海流域旱涝时空分布及组合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17-625.
|
[5] |
季顺迎, 刘宏亮, 许宁, 马红艳.
渤海海冰断裂韧度试验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86-391.
|
[6] |
胡列群, 黄慰军, 殷克勤, 熊玲, 何亚萍.
新疆冬季雪水资源估算及分布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3): 326-332.
|
[7] |
季顺迎, 王安良, 苏洁, 岳前进.
环渤海海冰弯曲强度的试验测试及特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66-272.
|
[8] |
田辉, 文军, 史小康, 王欣, 刘蓉, 张静辉, 吕少宁.
主动微波遥感黄河上游玛曲地区夏季土壤水分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59-66.
|
[9] |
雷瑞波, 李志军, 窦银科, 程言峰.
南极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生消过程观测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708-712.
|
[10] |
田辉, 文军, 马耀明, 王介民, 吕世华, 张堂堂, 孙方林, 刘蓉.
夏季黑河流域蒸散发量卫星遥感估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1): 18-24.
|
[11] |
张运林, 秦伯强.
梅梁湾、大太湖夏季和冬季CDOM特征及可能来源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15-423.
|
[12] |
李志军, 张占海, 卢鹏, 董西路, 程斌, 陈陟.
2003年夏季北冰洋海冰动力学特征参数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193-197.
|
[13] |
洪大林, 缪国斌, 邓东升, 谢瑞, 张思和, 姬昌辉.
粘性原状土起动切应力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6): 774-779.
|
[14] |
郑东健, 王建.
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730-734.
|
[15] |
李志军, 卢鹏, Devinder S Sodhi.
基于海冰物理和力学参数的渤海冰工程分区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5): 598-602.
|
[16] |
张学文.
云的含水量及其水循环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 83-86.
|
[17] |
张继国, 刘新仁.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信息熵分析——(Ⅰ)基本概念与数据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33-137.
|
[18] |
张继国, 刘新仁.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信息熵分析——(Ⅱ)模型评价与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2): 138-143.
|
[19] |
李和平, 徐友明, 饶素秋.
北极海冰对黄河上游汛期水量丰枯的影响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84-290.
|
[20] |
钱步东, 彭公炳, 范钟秀, 周恩济.
南极海冰对西北太平洋副高影响途径探讨
. 水科学进展,
1992, 3(3): 166-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