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高文, 韩昌海, 韩康, 余凯文.
低弗劳德数水流二级消力池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1): 71-8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1.008
|
[2] |
南军虎, 马保泰, 王煜搏, 牛争鸣, 洪镝.
水平旋流消能工水力学研究方法适宜性
. 水科学进展,
2018, 29(3): 390-39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11
|
[3] |
杨元平, 曹颖, 杨利, 李浙江.
闸下变动水位的船闸输水水力学计算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 76-85.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09
|
[4] |
申冠卿, 张原锋, 张敏.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滩槽界定及泥沙时空沉积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641-65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1
|
[5] |
孙立全, 吴淑芳, 郭慧莉, 张永东.
人工掏挖坡面侵蚀微地貌演化及其水力学特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7, 28(5): 720-7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5.009
|
[6] |
罗永钦.
高水头泄洪底孔水力学研究方法适宜性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2): 265-270.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2.015
|
[7] |
张宽地, 王光谦, 孙晓敏, 王俊杰.
模拟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6): 825-834.
|
[8] |
王军光, 李朝霞, 蔡崇法, 王玉华, 张国彪, 马仁明.
坡面流水力学参数对团聚体剥蚀程度的定量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4): 502-508.
doi: CNKI:32.1309.P.20120501.1617.012
|
[9] |
张宽地, 王光谦, 吕宏兴, 王占礼, 刘俊娥.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29-235.
doi: CNKI: 32.1309.P.20120224.2002.002
|
[10] |
吴建强.
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及污染物去除定量化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1): 112-117.
|
[11] |
肖培青, 郑粉莉, 姚文艺.
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流态及水力学参数特征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236-240.
|
[12] |
刘晓东, 姚琪, 薛红琴, 褚克坚, 胡进.
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6): 885-893.
|
[13] |
黄沈发, 吴建强, 唐浩, 吴健, 王敏.
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5): 722-728.
|
[14] |
潘成忠, 马岚, 上官周平.
含沙量对草地坡面径流泥沙沉积和水力特性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6): 857-862.
|
[15] |
范杰, 王长德, 管光华, 崔巍.
渠道非恒定流水力学响应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1): 55-60.
|
[16] |
秦承志, 李宝林, 朱阿兴, 杨琳, 裴韬, 周成虎.
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4): 450-456.
|
[17] |
张欧阳, 马怀宝, 张红武, 董占地, 徐向舟.
不同含沙量水流对河床形态调整影响的实验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1): 1-6.
|
[18] |
陈雄波, 唐洪武, 丁大发.
用模式分类方法区分高、低含沙水流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4): 500-505.
|
[19] |
华祖林.
湍流模型在环境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3): 403-412.
|
[20] |
刘维平.
水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水力学分析
. 水科学进展,
1994, 5(4): 309-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