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侯时雨, 田富强, 倪广恒.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产输沙和水库拦沙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4): 619-62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4.016
|
[2] |
吴保生, 刘可晶, 申红彬, 周丽艳.
黄河内蒙古河段输沙量与淤积量计算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3): 311-3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3.002
|
[3] |
孙东坡, 刘明潇, 王鹏涛, 李国栋, 赵亚飞, 董明家.
双峰型非均匀沙推移运动特性及输移规律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5): 660-667.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5.007
|
[4] |
张磊, 钟德钰, 王光谦, 吴保生.
基于动理学理论的推移质输沙公式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5): 692-698.
|
[5] |
陆彦, 陆永军, 李寿千.
渗流边界上推移质输沙率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2): 215-221.
|
[6] |
韩其为, 陈绪坚, 薛晓春.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512-523.
|
[7] |
钟德钰, 王光谦, 丁赟.
沙质河床冲刷过程中床沙级配的模拟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2): 223-229.
|
[8] |
申冠卿, 姜乃迁, 李勇, 尚红霞, 李小平.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及计算方法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6, 17(3): 407-413.
|
[9] |
赵连军, 谈广鸣,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155-163.
|
[10] |
陈界仁, 曹淼.
输沙能力模式在坡面非恒定输沙过程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6): 696-699.
|
[11] |
刘金梅, 王光谦, 王士强.
沙质河道冲刷不平衡输沙机理及规律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5): 563-568.
|
[12] |
杨具瑞, 方铎, 何文社, 刘兴年.
推移质输沙率的非线性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36-40.
|
[13] |
石伟, 王光谦.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综述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118-123.
|
[14]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Ⅱ模型验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71-277.
|
[15] |
张红武, 黄远东, 赵连军, 江恩惠.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Ⅰ模型方程与数值方法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3): 265-270.
|
[16] |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细颗粒对粗颗粒床沙质输沙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1, 12(1): 1-6.
|
[17] |
刘金梅, 王士强, 王光谦.
河流冲刷过程中表层床沙粗化对不平衡输沙的影响
. 水科学进展,
2000, 11(3): 230-234.
|
[18] |
程年生, 朱立俊.
床面附近泥沙交换率在悬移质输沙计算中的应用
. 水科学进展,
1993, 4(4): 274-280.
|
[19] |
郭俊克, 惠遇甲.
Einstein床沙质输移理论的再研究——关于粗颗粒床沙质输沙率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2, 3(1): 37-44.
|
[20] |
郭俊克, 惠遇甲.
Einstein床沙质输移理论的再研究——关于细颗粒床沙质输沙率的计算
. 水科学进展,
1991, 2(2): 8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