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申红彬, 徐宗学, 吴保生.
城市地表径流-灰尘-污染物输移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3): 450-462.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3.015
|
[2] |
刘国纬.
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及当代前沿
. 水科学进展,
2020, 31(5): 685-68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5
|
[3] |
王强, 许有鹏, 王跃峰, 王杰, 周才钰, 傅维军, 赵艳.
中国东部不同特征小流域水文对比观测试验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9, 30(4): 467-476.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9.04.002
|
[4] |
于冰, 梁国华, 何斌, 董立新, 周惠成.
城市供水系统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及应用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874-88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14
|
[5] |
王文, 王鹏, 崔巍.
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与多源水文数据对比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6): 759-768.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6.001
|
[6] |
冶运涛, 梁犁丽, 龚家国, 蒋云钟, 王浩.
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性
. 水科学进展,
2014, 25(2): 164-171.
|
[7] |
任立良, 江善虎, 袁飞, 雍斌, 龚露燕, 袁山水.
水文学方法的演进与诠释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4): 586-592.
|
[8] |
徐宗学, 李景玉.
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450-459.
|
[9] |
丛振涛, 倪广恒, 杨大文, 雷志栋.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8, 19(2): 147-152.
|
[10] |
方红远, 甘升伟, 余莹莹.
区域供水系统干旱历时特性综合分析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 95-101.
|
[11] |
储开凤, 汪静萍.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68-474.
|
[12] |
郎赟超, 刘丛强, 赵志琦, 李思亮, 韩贵琳.
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组成:喀斯特水文系统水-岩反应及污染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6): 826-832.
|
[13] |
宿俊山, 高波, 许士国.
美国坦帕湾地区供水策略介析
. 水科学进展,
2005, 16(2): 300-304.
|
[14] |
储开凤, 汪静萍.
我国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进展(1998-2001年)
.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408-413.
|
[15] |
王可丽, 程国栋, 江灏, 张立杰.
祁连山-黑河流域水循环中的大气过程
. 水科学进展,
2003, 14(1): 91-97.
|
[16] |
王心义, 李建华, 林学钰, 廖资生.
开封市地热系统特征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91-196.
|
[17] |
田立德, 姚檀栋, 沈永平, 杨梅学, 叶柏生, Atusi. NUMAGUTI, Maki TSUJIMURA.
青藏高原那曲河流域降水及河流水体中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206-210.
|
[18] |
邹进上.
评《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
. 水科学进展,
1997, 8(4): 395-396.
|
[19] |
刘春蓁.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 水科学进展,
1997, 8(3): 220-225.
|
[20] |
陈守煜.
从研究汛期描述论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方法论
. 水科学进展,
1995, 6(2): 133-138.
|